副肿瘤综合征多媒体分析报告.pptVIP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副肿瘤综合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周琳 背景(1) ???????? ??????早在1888?年,Oppenheim?描述了1?例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的病例。次年他又描述了一例淋巴肉瘤合并延髓麻痹,认为是第一例中枢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Auche(1890)报道了胃、胰腺、子宫的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Guichara(1956)提出了副肿瘤综合征这一名词。 背景(2) 副肿瘤综合征平均发病年龄48.6±26岁,男性:女性=2:1。90%以上的患者在出现副肿瘤症状后才发现肿瘤。从出现神经症状至发现肿瘤平均时间为18±6个月,患者多为慢性隐袭或亚急性起病,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治疗无明显缓解。 一 定义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 -omes, PNS)是原发性恶性肿瘤(多为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对神经系统和/或骨骼肌的远隔效应(remote effect)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它可以仅累及单一神经或肌肉而出现单一性临床表现,也可以广泛累及中枢、周围神经或肌肉而表现多重临床表现。 二 分类 三 病因和发病机制 1.PNS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2.近来研究认为此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抗体介导学说 Furenaux等于1990年报道87%的PNS病人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特异性神经元抗核抗体(Hu抗体)合成。这是由于肿瘤细胞作为始动抗原,诱发机体产生高度特异性的Hu抗体参与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 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细胞免疫机制 患者的肿瘤组织和CNS病理切片可发现,血管周围CD4+T细胞和CD19/20+B细胞炎性浸润,细胞间质中CD8+T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嗜细胞浸润。 三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受损的神经系统部位最常见于周围神经的后根神经节,同时也可导致大脑、小脑、脑干、边缘叶、脊髓及神经肌肉接头,其远隔效应是十分广泛的。 3.还有人认为恶性肿瘤常引起自身免疫机制低下而继发慢病毒感染,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如多灶性白质脑病(乳多空病毒引起的亚急性脱髓鞘脑病)。 4.引起高血钙、低血糖、低血钠和抗利尿激素增加,影响神经系统的代谢和营养障碍。 四、临床表现 (一)进行性/亚急性小脑变性 1.在PNS中比较多见。原发肿瘤以肺癌、卵巢癌居多,乳腺癌、宫颈癌次之。 2.病理改变以小脑皮质发生弥漫性变性,浦肯野细胞大量脱失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 (一)进行性/亚急性小脑变性 3. 脑脊液多数正常,部分病人脑脊液蛋白和淋巴细胞可增高,颅压一般正常。 4. 血清和脑脊液中抗-Yo抗体(特异性抗蒲肯野细胞抗体)和抗-Hu抗体阳性。 5 .头部CT或MRI晚期可发现小脑萎缩。 (一)进行性/亚急性小脑变性 6.临床表现 急性亚急性起病,躯干、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可伴有锥体束征及精神异常、认知障碍等大脑受损的表现。 (二)脑病和脑干脑病 1.脑病: 临床表现:常呈亚急性起病,逐渐进展。临床症状具有特征性的痴呆和明显的记忆功能障碍,特别是近事记忆障碍,常伴有精神症状、癫痫发作、肌阵挛、言语障碍等。 脑病 病理改变:可见大脑半球内广泛的神经细胞脱失,伴有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以颞叶内侧及丘脑明显。 血清和脑脊液中抗-Hu抗体阳性。 脑病 脑脊液:可见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轻度增高。 脑电图:可有异常改变。 (因在有些部位如后根神经节等处有炎症性的病理发现,有学者认为是一种病毒感染,但至今仍未找到任何生物学依据。) 脑干脑病 其余基本同上,临床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核间性或核上性眼肌麻痹、吞咽困难、舌肌震颤,听力减退、共济失调、巴氏征阳性等。病理改变主要在延髓和桥脑。 (三)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病变和视网膜变性 呈亚急性起病,逐渐加重的视力减退或丧失,多见于肺癌。 可出现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CAR)抗体。 (四)斜视眼阵挛 斜视眼阵挛 多见于代谢性、中毒性脑病或脑炎。 脑脊液中抗-Yo抗体、抗-Ri抗体(抗神经元骨架蛋白抗体)阳性,特别是后者对诊断有意义。 斜视眼阵挛 儿童期患者,胸廓中合并有周围的神经母细胞瘤者超过50%,大都较为良性,其存活和预后远较没有眼肌阵挛的神经母细胞瘤要好得多,激素治疗有效。 成人多见于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有部分病例发现小脑浦肯野细胞变性。 (五)脊髓病变 亚急性起病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