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散文的愤世倾向及讽刺特色.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庄子散文的愤世倾向及讽刺特色

论庄子散文的愤世倾向及讽刺特色 ? 庄子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众所周知,庄子散文有着显著的愤世倾向,然而对此种倾向的形成原因及具体内涵等问题,学界却鲜有专门、深入的研讨。笔者认为,庄子的愤世倾向是与他对殷周之际政治文化变迁的反思结合在一起的,是其忧患意识、悲悯情怀及理性精神的体现;庄子散文的讽刺特色也与其愤世倾向有着内在的联系。兹不揣谫陋,具体论析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 一 ? 翻开《庄子》[①],迎面扑来的是一股郁懑不平之气: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齐物论》)[②] 甚矣夫好知(智)之乱天下也!(《胠箧》) 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徐无鬼》) 意(噫),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在宥》) 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在宥》) 这些话语颇有震撼力,至今仍撞击着读者的心灵。唐成玄英亦谓“当战国之初,降衰周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慷慨发愤,爰著斯论”[③];程千帆先生说庄子“说理之文参以抒情之体,虽故为谬悠,实深于哀乐,其内心之矛盾,大类屈原”[④],都指出了庄子散文的抒情特征及显著的愤世倾向。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其时属于社会制度的转型期,且战乱频仍。面对混乱的现实,儒家学派的孟子四处奔走,宣传其政治主张,希望借助君主的权威来实现他理想中的“仁政”。庄子也有改造社会的愿望,然而,与儒家学派不同的是,他十分藐视那种在维护君主专制的前提下调和社会矛盾的政治主张,而且认为儒家宣扬的“仁”、“义”、“忠”、“信”等并不能改变强权通吃、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在庄子看来,君主专制统治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乐教化,恰恰是造成民众悲惨处境的根源,而儒家学派的救世就如同“以火救火,以水救水”(《人间世》),水益深而火益热。所以他不愿象他们那样思考与行动,不愿加入到他们的行列而成为压迫、剥夺百姓的工具或帮凶。不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庄子也不可能设想出更先进的制度以取代君主专制,也不大可能开辟出一条与儒家不同的、更具积极意义的、切实可行的救世路线。 大概正是出于对现实政治的清醒认识及对其他学派救世行为的省察,庄子才提出了他以“无用”为大用的处世理论的。保身全性,实质上也就是不与统治者合作。《逍遥遊》里讲的“无己”、“无功”、“无名”,并非庄子故作清高或自我安慰[⑤],而应该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是因为,庄子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清醒而自觉的,他选择了远离政事[⑥],随之也选择了与之相应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方式。 单纯的贫穷并没有消蚀、减损庄子的精神气度,《山木》篇记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问道:“ 何先生之惫邪?”庄子纠正他说:“贫也,非惫也。”意思是说,我只是贫穷罢了,穿得虽破烂,精神并不萎顿。他宁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下》),“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也不肯为了利禄而受世俗礼法的束缚与扭曲,失去精神自由及人格尊严。《让王》篇里塑造了一个道家式的曾子形象: 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 这种贫困中的坚守,深为庄子所称赏。 庄子曾说:“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缮性》)他把功名利禄视为身外之物。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奸巧之徒,他是极为鄙视的。《淮南子·齐俗训》记“惠子从车百乘以过孟诸,庄子见之,弃其余鱼”[⑦]——庄子以其“行为艺术”表明他用不着多余的东西,也含有对惠子煊赫气派的不屑之意。《人间世》篇中他借“支离疏”的故事发议道:“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⑧]“支离其形”,是生理、体能上不为统治者所用;“支离其德”,则是心智、精神上不为统治者所用,不愿为之劳神焦思。庄子还曾打比方说,“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旺),不善也”(《养生主》)。“樊笼”里虽不愁温饱,但却失去了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在被掌控、被玩弄、悖离天性的压抑状态下活得并不好——因此庄子才会把梁国的相位比作“腐鼠”(《秋水》);楚王使大夫往聘庄子,他“持竿不顾”(《秋水》),眼睛都不转过去。庄子在穷闾阨巷里“织屦”谋生,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最大限度地摆脱物质方面对他人的依赖,以获得生活上、精神上的独立。 应当看到,在庄子那里,寻求清净独立的“避世”与因关怀世事而来的“愤世”是并存的。庄子有时也讲“无情”,讲“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德充符》),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不过,总是有意识地调节身心,希望自己“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田子方》),或许恰恰表明了庄子正处于忧世伤时的焦虑不安当中。庄子还曾说过“无物不然,无物不

文档评论(0)

lanhuang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