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江苏省泰州市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联考人教版必修二.docVIP

2008~2009学年度江苏省泰州市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联考人教版必修二.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2009学年度江苏省泰州市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联考人教版必修二

泰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王应忠(姜堰二中) 尹继东(江苏省黄桥中学) 审题人:周仕龙(泰州市教研室) 王书月(姜堰市教研室)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60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梦 幻 同 里 张抗抗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 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诸将乘之,遂拔采石,进取太平。授总管府先锋,进总管都督。 友谅薄龙湾,遇春以五翼军设伏,大破之,遂复太平,功最。太祖追友谅于江州,命遇春留守,用法严,军民肃然无敢犯,进行省参知政事。 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事觉,太祖欲宥荣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 围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谕遇春: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于是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顿兵六月,天瑞力尽乃降,遇春果不杀。太祖大喜,赐书褒勉。 与大将军攻太原,扩廓帖木儿来援。遇春言于达曰:我骑兵虽集,步卒未至,骤与战必多杀伤,夜劫之可得志。达曰:善。会扩廓部将豁鼻马来约降,且请为内应,乃选精骑夜衔枚往袭。扩廓方燃烛治军书,仓卒不知所出,跣一足,乘孱马,以十八骑走大同。豁鼻马降,得甲士四万,遂克太原。 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丧至龙江,亲出奠,命礼官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议上,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制曰可。赐葬钟山原,给明器九十事纳墓中。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长于大将军达二岁,数从征伐,听约束惟谨,一时名将称徐、常。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又称常十万云。 A.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臣义不与共生以十八骑走大同长于大将军达二岁遇春以五翼军设伏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夜劫之可得志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臣义不与共生摧锋陷阵,未尝败北军中又称常十万云刘聚刘聚元璋闻讯,大为震惊,悲痛不已。遗体运到龙江,元璋亲自出来祭奠善于安抚士兵,冲锋陷阵,听从管束,恭敬谨慎, 8.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译文: 。译文: 。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注】这首诗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⑴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5分)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抒发这些思想感情的?(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⑴人非生而知之者, ?(韩愈《师说》) ⑵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⑶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