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与农业可持续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护性耕作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摘 要:当今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短缺、耕地退化和人口膨胀的巨大挑战。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助于能减少土壤风蚀与水蚀,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减少土壤压实程度,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播种质量,提高作物产量,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为此,通过对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背景和意义的分析,论述了目前我国免耕播种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工程;保护性耕作;综述;免耕播种机;发展;推广 引言: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推广的扩大,发现免耕只能适应部分土壤和自然条件,1980年以后改称保护性耕作法。 背景:研究和应用保护性耕作 ???? 我国是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地区、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5%,特别是我们西北方,干旱缺水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瓶颈”。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降雨少、气温低、风沙大、自然条件恶劣,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定。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步伐。二是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十分严重。以我国的山西省为例,每年随雨水流入黄河、海河的泥沙量达4.56亿吨,其中带走有机质508万吨,氮、磷肥料30万吨,相当于全国一年化肥施用量的25%。大量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壤贫瘠,而且蚕蚀耕地,土石山区耕层变薄,黄土高原被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加剧了“旱、薄、粗、穷”的局面。三是风蚀沙化则是我国北方旱区近年来更为突出的问题。由于过度的开垦及不适当的耕作方式,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愈来愈快,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愈来愈高。四是除大量开荒、林草植被减少外,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原因,还和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密切相关。如旱地采用火烧秸秆、铧式犁翻耕、土地裸露休闲的传统耕作,就是不恰当的耕种方式。 一、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1.起源 19世纪末,美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大量干旱半干旱草原被开垦成农田,并采用机械化耕耙播种。由于连年翻耕,植被被破坏,土壤遭退化,导致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仅1935年美国就毁掉300万hm2耕地,冬小麦减产510万t。“黑风暴”推动了人们对传统耕作方法的反思和对保土保水新方法的探索。1937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农民试验发现,在保证播种质量和有效除草条件下,免耕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物产量。经过20多年试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推广免耕法,80年代成为美国主流耕作技术,1995年更名为保护性耕作法。 2.国外发展概况 目前保护性耕作面积占耕地面积60%以上的国家主要在北美洲(美国、加拿大等)、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和澳洲(澳大利亚等),欧洲保护性耕作面积占15%左右。亚洲、非洲和前苏联国家保护性耕作面积相对较少。 3.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干旱及半干旱耕地面积占52.5%,遍及北方16个省市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着土壤贫瘠、产量低、农民生活贫困和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两大问题。需要既保护环境又增产增收的耕作技术。华北一年两熟灌溉区存在着作业成本高、地下水严重超采、能源消耗大以及焚烧秸秆等资源可持续的问题。需要既保持高产,又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成本和大气污染的可持续耕作技术。主要发展过程如下: ①试验fg阶段(1991~1999年) 1991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西 vbng ,从此此窥测佛从心里 省农机局等合作,开始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先后在山西、河北建立了一批试验区、测试区。试验设计了不同耕作和不同覆盖的处理。经过8年试验,证明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北方是适用的,可行的。筛选出了一批技术模式,开发出多种轻型保护性耕作机具。 ②试验示范阶段(1999--2004年) 1999年,开始在河北、辽宁、内蒙古、甘肃、陕西等一年一熟地区试验示范。 2000年,开始在河北一年两熟地区系统试验。 2002年,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建设”项目启动。当年在12个省区建立38个示范县。保护性耕作进入政府推动阶段。 ③示范推广阶段(2005年至今)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发展保护性耕作上升为国家政策。 2007年,在北方15个省市区共建立国家级示范县173个、省市级示范县328个,示范推广面积204万公顷,应用免耕播种机8万多台。农业部计划2010年保护性耕作面积推广到400万公顷。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 三、保护性耕作目的及现实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是传统农业的一场革命。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