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带目录完美版《矿山压力与压力控制》课后习题答案
目 录
第0章 绪论 1
第1章 矿山压力与矿山压力显现 6
第2章 采场上覆岩层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7
第3章 采场围岩支承压力及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10
第4章 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设计 14
第5章 综采放顶煤采场矿压控制 16
第6章 矿柱支护采矿法的岩体控制 20
第7章 回采巷道矿压理论 21
第8章 冲击地压及其监测 35
矿山压力与压力控制习题 1、顶板事故基本原因?
答:顶板事故基本原因是:
1)没有很好地研究和掌握各个具体煤层需要控制的岩层范围及其运动的规律(包括运动发生的时间和条件等),顶板控制设计缺少基础;
2)没有深入地研究和掌握各种类型支架的特性,特别是在生产现场所能达到的实际支撑能力。没有解决好针对具体煤层条件选好和用好支护手段方面的问题;
3)没有更好地揭示支架与顶板运动间的关系,达到正确合理的选择控制方案。矿山压力研究的主要任务?
答、矿山压力研究的主要任务:
(1)研究随采场推进在其周围煤层及岩层中重新分布的应力(包括应力大小及方向等)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该应力的存在和变化是煤及岩层变形、破坏和位移的根源,也是采场及周围巷道支架上压力显现的条件。
搞清分布在煤层及各个岩层上的应力状况,揭示它们随采场推进及岩层运动而变化的规律,是采场矿山压力研究的重点。
(2)研究采场支架上显现的压力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压力的来源压力大小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正确的控制方法等。
(3)研究在采场周围不同部位开掘和维护的巷道的矿山压力显现及其控制办法。包括不同时间开掘的巷道压力的来源巷道支架上显现的压力大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架与围岩运动间的关系等。
(4)控制采动岩活动的主要因素分析。从十分复杂的采动岩活动中建立采动岩的结构力学模型,从而展开对采场矿压、采场突水、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规律系统描述。
(5)深部开采时采场支承压力分布、岩层结构及运动特点、围岩大变形的控制机制等。矿山压力研究掩护“拱”假说
掩护拱假说的基本观点是:①采动形成的工作空间是在一种“拱”的结构掩护之下;② “拱”结构承担上覆岩层的重量,通过拱脚传递到煤层及岩体上的压力及由此在煤及岩体中形成的应力,是煤及岩层破坏的原因,也是“拱”结构本身向外扩展的条件;③采场空间的支护仅承受拱内已破坏岩层的岩重,支架是在由“拱”的结构尺寸所圈定的破碎岩石荷重下工作—即在一定的载荷条件下工作,支架上显现的压力大小与支架本身的力学特性无关。
1)自然平衡拱假说
普氏拱假说适用于确定强度不高(f=5~6),开采深度不是很大的巷道支护反力。由于普氏理论没有以岩石破坏和应力重新分布的角度来揭示自然平衡拱形成的机理,没有深入研究围岩中应力分布和稳定的条件,因此不可能正确回答上述问题。这也正是普氏理论广泛应用受到限制的原因。
利用该模型可以说明采场第一次来压阶段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及采场支架上显现的压力随采场推进而增加的现象,但不能解释采场矿压显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这种假说所描绘的岩石运动和破坏规律与客观实际不符,所以不能用以解释回采工作面产生的矿山压力问题。
2)压力拱假说
较好的解释了采场周围支承压力的存在,较好的说明了支架上的压力远小于上覆岩层重量的原因。由于假说认为“压力拱”是随采场推进而前移,因而避免了原自然平衡拱假说认为平衡拱随采场推进不断扩大的错误。但是假说同样存在着下列缺陷:
①没有明确压力拱的性质及其与岩层运动发展情况间的关系。因此,这个压力拱始终是一个边界无法确定的模糊概念,无法解释采场周期来压等现象,无法找到采场支架需要控制的具体岩层范围;
②假说没有正确的揭示采场支架与围岩间的力学关系,不能说明支架有可能对在“一定变形”条件下工作的事实,无法解释采场支架上显现的压力往往与支架本身力学特性有关的现象。
掩护“梁”假说
掩护“梁”的有关假说可归纳如下:
①采场是在一系列“梁”的掩护之下。这些梁在冒落前能将自身的重量传递至前后两端支承岩体之上,从而形成支承压力;
②“梁”的破坏(冒落)和沉降是采场支架上压力显现的根源;
③支架可能在由已破坏的岩石重力所“给定”的“一定载荷条件下”工作,也可能在由岩梁的沉降所决定的“一定变形条件下”工作,即支架存在着“给定载荷”和“给定变形”两种工作状态。其中,在“给定变形”条件下工作的支架,其压力显现的大小仅只取决于支架自身的力学特性(即自身的变形量与产生的阻抗力间的关系)。因此当顶板的移动量(顶底板移近量)和支架力学特性已知时,顶板压力即可以事先确定;
④支架的阻抗力(支架反力)相对于岩层压力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不可能对顶板下沉移动量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支架在改变采场顶板下沉移动量方面是无能为力的。为此,支架作用在于防止已碎岩体落和保持各种属性结构梁的连续性,不必要也不可能在改变顶板下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信号完整性分析--信号反射.doc
- 南昌大学继电保护原理试卷A答案.doc
- 石墨烯的负阻抗原理.docx
- HFSS学习笔记.doc
-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被动雷达系统.docx
- 接地平面对PIFA天线性能的影响.doc
- 有线电视考试题.doc
- 【很好】信号完整性基础之反射.doc
- 实验四 阻抗测量(归一化阻抗测试实例).doc
-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试卷一答案.doc
- 2024-2025学年中职中职专业课社交礼仪公共课程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北京)(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科技工具的应用效果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音乐教育与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关系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多元影响因素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不同学段语文教育模式的效果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理分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整体性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反思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学科整合教育的实践与挑战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