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文法学院学生学年论文汉武帝时期西汉与匈奴的战争系别历史系 专业 历史学(师范) 班级 历史11-1学号 11064060135 学生姓名 刘敏健 指导教师(职称)卢萍完成时间 2014 年 4 月 10 日 指导教师评语:评分: 签名: 汉武帝时期西汉与匈奴的战争摘要:西汉汉武帝前,对匈奴采取的措施以“和亲”为主。主要是汉匈之间的力量对,西汉处于劣势地位,匈奴处于优势地位。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立国已经六十多年。经过高祖、吕后、文帝、景帝等人的休养生息,西汉民生逐渐恢复,国力逐渐强盛,与匈奴的实力差距逐渐缩小。所以汉武帝就萌生了改变对匈奴采取“和亲”的做法,打算以武力征服匈奴。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从元光二年(前133年)/wiki/%E9%A6%AC%E9%82%91%E4%B9%8B%E6%88%B0马邑之谋开始,西汉与匈奴进入了四十多年的战争时期。然而,国与国之间,不能一直用武力的方式来解决一些问题。所以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不能仅从胜负层面去评价,还要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评论。关键词:汉武帝 西汉 匈奴 战争 汉武帝前的汉匈关系(一)匈奴寇边中国史书对匈奴这的记载,可以总结为“逐水草,习射猎,忘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意思就是说,匈奴民族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是典型的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生活生产离不开射击和狩猎,所以匈奴男子从小就练习骑射狩猎,弓马娴熟。但是匈奴人没有像汉人这样有一套成熟的典章制度,最明显就是他们没有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公元前57年发生了五单于争位战争。匈奴民族文明程度不高,还实行收继婚制。收继婚制,说白了就是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除了亲妈以外,父亲其他所有的妻子。所以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等呼韩邪单于死了之后,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娶了昭君,呼韩邪单于的儿子死了之后,呼韩邪单于的孙子又娶了昭君。昭君在匈奴一直做到了太皇太后。驰突无垣,就是说匈奴并没有可坚守的城,“垣”就是城的意思。很符合游牧民族的特点。从这一句对匈奴的总结,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匈奴对汉民族政权的威胁这么大。匈奴人逐水草,典型的游牧民族。所以匈奴人生活生产不像汉民族的农业文明那样稳定。所以为了生存,匈奴人一是不断迁徙,寻找合适的生存环境。二是抢掠。而匈奴的势力范围与汉民族的疆域接壤,匈奴抢掠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汉民族,往往能获得大量的战利品。所以匈奴对汉民族的抢掠与其说是侵略,倒不如说是“寇边”[1]。匈奴南侵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牛、马、人口土地等。并不是想入主中原,推翻汉民族政权。再说匈奴即使想入主中原也没有这个实力。虽然匈奴南下并不是为了消灭汉民族政权,但是对边境的安宁构成很大的威胁。秦末汉初,匈奴出现了一位有才干的单于——冒顿单于,建立起强大的匈奴帝国,对刚建立不久的西汉政权构成很大的威胁。(二)与匈奴“和亲”汉高祖经历过白登之围之后,刘敬曾对高祖皇帝说:“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wiki/%E9%98%8F%E6%B0%8F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徐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不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遗长公子,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2]按照刘敬的设想,建议汉高祖用长公主,或者用宗室女或宫女假装长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送去大量货物。这样汉和匈奴就形成亲家关系,亲家关系的汉匈就不会有兵戈了。高祖皇帝采纳了刘敬的建议,开始对匈奴的实行 “和亲”政策。刘敬的设想按照汉民族的思维来说很正常,但是匈奴没有这个概念,匈奴人“忘君臣”的特点被刘敬忽略了。所以汉初时期实行的“和亲”政策并没有达到止兵戈的目的。虽然和亲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是汉武帝之前的汉匈关系,主要是以“和亲”为主。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 (一)克定祸乱谥号起源于西周。“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3]。”根据谥法,“克定祸乱曰武”[3],汉武帝拥有“武”这样的谥号,说明汉武帝拥有“克定祸乱”的功绩。汉武帝“克定祸乱”的功绩,主要来自他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北部的威胁,连年征战。汉武帝继位时,西汉已开国六十多年,经历了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五代,完成了由乱到治的过程。文、景两朝,实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史称文景之治。尤其汉景帝时期,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是一个转折点,表明西汉政权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得到进一步解决,国运进入和平发展轨道。文景之治,使西汉政权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4]的富裕景象,老百姓日子的好了,国力也有极大提升,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