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教案设计
?
课题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 欣赏.评述 教学用具 教材、课时 1课时 知识目标 知识
储备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
培养点 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
激发点 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难点 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学关键 艺术家创作的背景 授课教师 教学班级 授课时间 教?????? 学?????? 流?????? 程 教法学法 时间 一、引课:
1、艺术——美术、音乐、语言、文学等。
2、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美术作品〈〈捣练图〉〉,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3、作品描绘了些什么?
4、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5、它来源于什么?
书写部分课题——
??????? 艺术源于生活
二、新课:
1、2、、再次分析齐白石的作品〈〈虾〉〉,看看画家笔下的虾和现实生活中的真虾是否完全一样?
从而,引出本课课题的后一部分——
???????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㈡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对照开国大典史实照片,引导学生体会艺术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油画中的天安门和真实的天安门有什么不同?
3、油画作品和史实照片相比,哪个图中的毛主席形象更突出?作者用什么手法来突出毛主席形象的?
4、油画中有菊花,旨在说明什么?两张作品哪一张更明确地表现出季节的时间性?
5、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史实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可见,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㈢通过再现艺术作品和表现艺术作品的对照,进一步说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油画〈〈开国大典〉〉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真实——再现性艺术
2、欣赏凡高的〈〈夜咖啡馆〉〉,也是再现性艺术吗?显然不是。它是——表现性艺术。
3、表现性艺术具有抽象变形的特点,它也是源于生活的吗?
四、评述:
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五、小结: ?
提问串线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
?
?
?
?
?
?
?
?
启发引导
?
?
自学能力的培养
?
?
齐白石的故事对学生的人生很有启示
?
?
?
?
?
学生带着问题读作品,学会欣赏和分析,提高总结和表达能力 ?
?????????
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
七年级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 题
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使学生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式,理解物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掌握用线条表现立体形态的方法。
情感目标
让学生的思维由二维转变为三维;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科学态度;
重 点
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
难 点
让学生的思维由习惯的二维转变成三维,消除学生对复杂结构和多维物象表达的陌生感。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对立体图像的认识和表达。
教 法
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用对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游戏导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啊,大多数东西都是立体的,那同学们会不会画立体的东西呢?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请同学们通过添画几笔的方式,将二维图形变成三维立体图形,体验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教师根据黑板上的正方体引导学生总结出立体图像的含义:在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效果的三维立体形象。
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余同学在下面画
让学生直接参与,了解学生对立体图像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3.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出现的这些图像,都表现了一个立体的对象,他们采用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由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总结:
1、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2、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
3、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一、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一般要遵循透视的规律。
什么是透视?
请学生们想像一下:眼前一条笔直的马路,道边是整齐挺拔的行道树。请大家把这一情景给画下来。
学生练习:
通过实践发现问题
老师在黑板上也画出这样一个情景:
学生比较,找出规律:透视现象就是远处的看上去小,近处的看上去大。
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级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电子商务专业(530701)人才培养方案(普宁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doc VIP
-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doc VIP
- 必威体育精装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全册).pptx VIP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设计制作小台灯《25太阳能小台灯》教学设计.docx
- 自力式调节阀构造及原理.ppt
- 《短视频制作与运营》中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入党函调证明材料.doc VIP
-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党建工作要点:7个关键点、22个侧重点重点阐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