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儒王船山的人格與思想(嚴壽澂).docVIP

明末大儒王船山的人格與思想(嚴壽澂).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末大儒王船山的人格與思想(嚴壽澂) 嚴壽澂 提要 船山明亡後隱於深山四十餘年,以漢衣冠終其身,並世迨無第二人。其所以能如此,在深信人能以“養性”為功於天地。船山以爲,通天下一氣,一陰一陽,絪緼相繼而不息。最清者為太虛“先天氣”,純粹而靈;降而為“地氣”或“五行之氣”,則稍濁而有礙;地氣凝結,則為形質。人之所以有靈,在於有心,心中函有太虛先天氣,是為“神”,為“性”。此神為地氣所包,地氣則限於形質。心中之神雖得自太虛,然既生之後,則與地氣交通往來,人能自取自用。神之為清為濁,於是端賴於己。且人一生所為所思,皆不滅而融入其神,死後同歸太虛。故君子“存事歿寧”,不遺造化以疵纇。如此信仰,直可名為儒家士君子之宗教也。 關鍵詞 王船山 神 性 太虛 宗教性 (一) 王船山是所謂清初三大儒之一,且於光緒三十三年從祀文廟。然而船山以明衣冠終其身,決不承認是清朝之民,從其〈自題墓石〉可見: 有明遺臣行人王夫之字而農葬于此,其左側其繼配襄陽鄭氏所祔也。自 為銘曰: 抱劉越石之孤憤而命無從致,希張橫渠之正學而力不能企。幸全歸于玆 丘,固銜恤以永世。 其中最可留意的是“全歸”二字,指的是《禮記·祭義》所載樂正子春引“曾子聞諸夫子”的話(亦載於《大戴禮記·曾子大孝》):“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所謂“不虧其體”,亦即《孝經》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隱含之意,便是終生不薙髮,不易服,故曰“全而歸之”。 道光年間與鄧顯鶴共同捐資刻印船山遺書的歐陽兆雄著有《榾柮談屑》,中云: 船山先生為宋以後儒者之冠,同時如顧亭林、黃棃洲均不能及。國破後 不薙髮,不毀衣冠,隱於深山四十八年,至康熙壬申始歸道山。素惡東 林、復社馳騖聲氣標榜之習,與中原人士、江介遺老不相往來,故名亦 不顯。 所論最爲中肯。此文又曰: 又聞之衡陽故老:國初薙髮令綦嚴,先生時在樓上著書,檄至,府縣飭 營將草堂圍定,郡守某先登樓,見先生出座拱立,不自覺其五體之投地 也。亦可想見其盛德之容,令人欽敬,有不知其然而然者矣。[1] 船山人格氣象的端恪嚴肅,懍然不可干犯,即此而可見。 崇禎十二年,船山年二十一,與郭鳳躚(季林)、管嗣裘(冶仲)、文之勇(小勇)諸人組匡社,有句述志云: 莫擬津難問,誰言枉可尋。[2] 年甫弱冠,即立志堅守氣節,決不枉尺而直尋。五年後,李自成陷北京,崇禎帝殉社稷,船山“涕泣不食者數日,作〈悲憤詩〉。”(按:〈悲憤詩〉一百韻,今不存。)次年,清軍渡長江,南都傾覆。船山於宗國之淪喪,不忍袖手旁觀,於是出仕永曆朝,以圖萬一之恢復。據余廷燦〈王船山先生傳〉:“先生少遭喪亂,未見柄用,及是顧念累朝養士深恩,痛憫宗社顛覆,誠知時勢萬不可為,猶且奮不顧身,慨然一出而圖之。”[3]然而永曆小朝廷不異弘光,門戶角立,黨爭甚劇。船山自言“一意事主,不隨眾狂,而孤立無援”。[4]處境之艱難,可以想見。他於是研讀《周易》,尋求處險阻而自靖之道: 自隆武丙戌,始有志於讀 《易》。戊子,避戎於蓮花峰,益講求之, 初得〈觀〉卦之義,服膺其理,以出入於險阻而自靖;乃深有感於聖人 畫象繫辭,為精義安身之至道,告於易簡以知險阻,非異端竊盈虛消長 之機,為翕張雌黑之術,所得與於學《易》者也。[5] 當時的永曆朝廷,大權落於握有重兵的原張獻忠部將孫可望之手,朝臣則分朋結黨,頗有陰結可望以自重者。在船山眼中,朝事至此,已是無可為了: 群姦畏死貪賂,復陰戴孫可望,如舍日而媚虹。北辰固為天樞,非彼所 思存,睽而去之,如遺屣矣。既三諫不聼,諫道窮矣。乃以病乞身,遂 離行闕,而心念此去,終天無見吾君之日,離魂不續,自此始也。[6] 船山深知:“為不善如崩,易斯速也。為善如登,難斯勞也。其始也一幾之決,其終也相去邈絕矣。”[7]於是求助於《易》占,得〈睽〉之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他細玩其辭,覺得“豕負難測之穢,鬼增妖怪之情,則以睽孤之道處此,而欲保其清貞,固難堪矣”,不由得“中心聚疑”,内訟而不決。最後觀于此卦之《彖辭》“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乃憬然有悟,“知睽之為道,不苟同而尚別,二女之志不同,美之與惡,豈可頡頏而同居哉!”為“保吾正大光明之氣,以體白日于丹心”,只能出於“幽棲”之一途了。[8] 當此“明入地中“的“明夷”之世,欲自保清貞,非“艱貞”莫辦,所謂“終古天地之際,終古此艱貞矣”。[9]船山說:“《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君子之謀於《易》也,非欲知吉凶而已,所以知憂,知懼,知所執擇也。”他以文王為榜樣,以爲文王當“明夷”之世,“則曰‘利艱貞’而已”。[10]而所謂“利艱貞”,首先是“在艱難而不失其貞”。[11]〈明夷〉卦六五云:“箕子之明夷,利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