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课内部分(39分) 一、请找出划线处四个注音有误的字,并加以改正(4分) 浣(huàn)女 琴弦(xuán) 蘧(qú) 凫(hú)水扪(mén)心自问 巉(chán)岩 沟壑(huò)咨(zī)嗟 红绡(xiāo) 羽扇纶(lún)巾 1 弦(xián) 2凫(fú) 3 壑(hè) 4纶(guān) 二、请指出下列加横线词的词性或用法,并加以解释(12分) 1.青海长云暗雪山 暗,使动,使……变暗 2.猿猱欲度度愁攀援 愁,意动,以……为愁 3.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动词,距离 4.因为长句 为,动词,写作 5.艰难苦恨繁双鬓 繁,使动,增多 6.整顿衣赏起敛容 整顿, 动词,整理 7.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 名词,字 8、最难将息 将息,动词,调理。 9、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名词,容颜 10、可以横绝峨嵋颠 横,动词,渡过,越过 1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名词,英雄业绩 12、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名词,兄弟,这里指相提并论。 ?三、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完成1—4题(7分,1题1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1.“山居秋暝”中“暝”字是日暮或傍晚 的意思。 12.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描写绘 静 绘 动,绘声绘 色。 13.作者王维被后人尊称为“ 诗佛”,苏轼赞誉其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妙境 14.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五、默写(12分) 1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16.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8.山围故国都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9.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0.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 2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 唯见江心秋月白 。 2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2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4.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2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 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 。 2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六、柳永《雨霖铃》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老师的讲授,加以赏析。(4分) 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时空交错、传统意象等 课外部分(53分) 一、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1、2题 1.对这首诗的赏析,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4题()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对这首诗的赏析,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此地别燕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