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瓷器的器型名称——双系
双系简介:
系即器耳,以双系形式为常见。其技法为采用双泥条平行排列的形式贴塑在瓷器表面, 并在双系上刻划锦纹。
彩陶蛙纹壶
彩陶蛙纹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高42cm,口径13.1cm。
壶泥质红陶,口外侈,薄唇,球形腹,小平底,腹部两侧对称置双系。于橙红色陶衣上以黑彩描绘变形蛙纹。图案线条流畅,富于变化,与造型协调一致。据科学测试,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200~前2000年。
变形蛙纹作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体现了远古人们对于繁衍生殖的渴望。青蛙产下许多卵,孵出许多蝌蚪,正是繁衍旺盛的象征。
白陶刻饕餮纹双系壶
白陶刻饕餮纹双系壶,商,高22cm,口径9.2cm,足径9.2cm。
壶口微内收,口以下渐广,下腹饱满,圈足。肩对称置圆孔系。与系对应的圈足上有两个圆孔。通体雕刻饕餮(tāotiè音涛帖)纹,图案清晰,雕刻技法娴熟。堪称商代晚期白陶的代表作。这件白陶壶原本破碎,现已修复。
白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至商代,由于烧成温度提高,原料的淘洗亦较精细,致使白陶质地更加洁白细腻。商代早期白陶器形以鬹(guī音归)、盉(hé音禾)、爵为主,纹饰有人字形纹、拍印的绳纹和附加堆纹等。商代中期,器物增加了豆、罐、钵等,其装饰除少数绳纹外,以素面磨光为多。商代后期是白陶烧制的鼎盛期,在黄河流域的商代晚期遗址与墓葬中均发现不少白陶,其中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白陶最具特点,器物有觯(zhì音制)、壶、尊、卣(yǒu音有)等酒器和鼎、豆、盘、簋(guǐ音轨)等食器。纹饰常见有云雷纹、漩涡纹、饕餮(tāotiè音涛帖)纹、蝉纹、曲折纹、夔(kuí音奎)纹等。特别是将细腻的雕刻作为白陶的主要装饰技法,显示了商代后期白陶的高度发展水平。
饕餮(tāotiè音涛帖)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恶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多用它的头部形状来作为装饰,称“饕餮纹”。用“饕餮纹”来命名青铜器上的这种图案化的兽面始于宋代的《宣和博古图》。
灰陶刻划三角纹双系罐
灰陶刻划三角纹双系罐,商,高14.5cm,口径10.1cm,足径9.4cm。
罐撇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圈足外撇,底部微向外凸。腹部对称置双系,系中间有一小圆孔。腹部刻划正反三角纹饰。
此罐造型古朴,装饰简练,堪称商代灰陶中的典型作品。
灰陶的形成是因为陶器在弱还原气氛中烧造,陶土中的氧化铁不能被充分氧化,因而呈现出氧化亚铁的颜色。灰陶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已经出现,商代有较大发展,产量很大。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底部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西周,高13.1cm,口径8.4cm,底径8.3cm。
罐敛口,折腹,束腰,圈足。肩两侧各置一横系。肩部刻划水波纹及弦纹。罐身施青釉。此罐的造型如同鱼篓,小口,大腹,以增其容积。这是西周早期原始青瓷器的造型特征。
此罐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地区。
原始青瓷出现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印纹硬陶发展而来。西周时原始青瓷的制作工艺有所提高,出土范围更加广阔。江南地区原始青瓷的出土量及器形比北方黄河流域多且丰富。西周时,釉已成为瓷器的必要组成部分,不仅起隔水、利于清洁的作用,而且有装饰器物使之美观的功能。釉是一种玻璃体,由于其所含金属离子的作用,施于瓷器上,会产生各种颜色。原始青瓷上的釉都呈青色,这是由于釉中含有适量氧化铁所致。
原始瓷刻竖条纹双系罐
原始瓷刻竖条纹双系罐,战国,高14cm,口径8.8cm,足径12.2cm。
罐圆口,溜肩,圆腹,平底,肩部对称置双系,每个系均由两个互相粘连的桥形纽组成。胎色黄白,仅在肩部有极薄的黄釉,肩部以下刻一周竖条纹。
原始青瓷出现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印纹硬陶发展而来。战国时期原始青瓷生产得到较大发展,无论数量、质量还是生产范围,都是前代所无法企及的。从器物出土情况和窑址调查看,原始青瓷产区以长江以南为主,其中以浙江的江山、绍兴、萧山等地窑址较为集中。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壶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壶,西汉,高32.5cm,口径14.2cm,底径13.6cm。
壶撇口,长颈,溜肩,肩部对称置双系,鼓腹,平底略内凹。通体施青釉。肩部以划花变形凤鸟纹装饰。颈、肩及腹部划有弦纹5道。
此壶造型敦厚古朴,纹饰简练,釉厚而色深,是典型的西汉原始青瓷向东汉成熟青瓷过渡期的产物。
原始青瓷出现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印纹硬陶发展而来。其制法是用瓷石制胎,器表施石灰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