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整复的护理.docVIP

25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整复的护理.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5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整复的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肠套叠患儿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整复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50例患儿,采用彩超仪下行水压灌肠整复,并结合灌肠过程中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统计复位成功率及所发生的并发症。 结果 首次复位成功率88.0%,复位总成功率为96.4%,3 d内复发20例,再次水压灌肠整复,所有患儿无一例出现肠穿孔、呕吐物误吸等并发症。 结论 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弥补了以往治疗方式的不足,减轻患儿的痛苦。   [关键词] 急性肠套叠;彩超;水压灌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120-02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偶见于成人及新生儿,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以阵发性腹痛、果酱样大便、腹部包块、呕吐为主要症状[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X线下空气灌肠或手术复位治疗[2],但这两种方法损伤大、治疗并发症多。本科2011年3月成功开展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整复肠套叠,2011年9月~2012年8月经超声诊断并在其监视下行温盐水灌肠复位治疗的小儿急性肠套叠25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0例患者中男180例,女70例;年龄4个月~7岁,平均44个月。其中4个月~1.5岁为200例,占80%;1.5~7岁为50例,占20%。发病至就诊时间4~48 h,平均12 h。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和腹痛,部分患儿可触及腹部包块。其中180例伴呕吐,150例有血便,200例可触及包块。超声检查均于右侧腹或中上腹部探及特征性包块回声,纵断面呈套管征,横断面呈同心圆征。全部患儿于灌肠前均无腹膜炎征象及肠穿孔等并发症。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采用彩超仪,高频探头(5.5~10 MHz)。加热装置:热水实时监测加热。连接装置:Foley双腔导尿管、三通管、50 ml注射器。压力监测器:拆去充气球囊的血压计。污物收集:大号垃圾桶。生理盐水若干瓶(500 ml/瓶)。患儿取平卧位,先行清洁灌肠,方法如下:采用39~41℃生理盐水,采取回流式清洁灌肠,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灌入量和灌出量,清洁灌肠后10%水合氯醛(0.5 ml/kg)口服或保留灌肠镇静,16号~18号Floey管插入肛门4~6 cm,气囊内注气25~35 ml,用T管连接Floey管,侧管接血压计监视水压,另一端注入37~40 ℃温生理盐水灌肠,压力控制在60~88 mm Hg。对初次复位不成功者,可进行补液并延时30 min~4 h再次灌肠复位,累计≤3次。   1.2.2 护理干预方法   1.2.2.1 灌肠过程中护理 掌握适应证:患儿全身情况良好,腹胀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发病24 h,但一般情况良好,腹胀不严重,又无高热或中毒症状,可酌情考虑。灌肠前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儿全身情况,观察如有腹膜刺激征、肠穿孔表现禁忌水压灌肠。观察便血的颜色性质及量,注意患儿呕吐情况,观察有无脱水、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及营养,水灌肠复位后观察病情。水灌肠复位成功临床表现:水灌肠后患儿安静入睡,不再哭闹,停止呕吐;部分患儿仍有哭闹,但不是典型的肠套叠腹痛表现:突然性发作,阵发性哭闹,患儿双手紧握,双腿蜷曲、惊慌、面色苍白,间歇性哭闹,腹部肿块消失,口服活性炭0.5 g,6~8 h可见大便内有炭末排出,肛门排气,排出黄色大便,或先有少许血便,继而大便颜色变黄。如患儿仍有烦躁不安,阵发性哭闹,仍触及腹部肿块,应怀疑是否重新发生肠套叠,立即通知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1.2.2.2 饮食护理 确诊肠套叠后应暂禁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肠套叠整复后禁食≥4 h,暂不添加新的辅食,保持发病前饮食习惯。禁食期间根据医嘱补充水、电解质、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2.2.3 健康教育 充分告知患儿家长彩超下水灌肠的目的、风险,签署水灌肠协议书,告知患儿家长肠套叠复位后重新套叠的临床表现,及时就诊的重要性[3]。教会家长如何观察患儿有无呕吐、腹痛、便血等肠套叠再次发生的症状,如患儿有腹痛等不适,及时就诊。注意饮食卫生:不食不洁食物,不暴饮暴食,进食后不做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者给予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促进其排便。避免腹泻、肠炎、高热等肠套叠诱发因素。婴幼儿辅食添加遵循循序渐进,逐步适应,在季节交替,尤其夏季炎热以及婴儿患病期间暂缓添加辅食,以免消化不良诱发肠功能紊乱。   1.3 复位标准   超声动态观察显示水柱沿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方向迅速充盈肠腔,到达套入部位显示“半岛征”及“杯口征”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