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泰斗与燕山明珠.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利泰斗与燕山明珠   他创建了国内的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水工结构》中文教材,他还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水工结构实验室。   他的身影跨过三尺讲台,从黄河的龙羊峡、拉西瓦,到长江的葛洲坝、三峡;从雅砻江的二滩,到红水河的龙滩,几乎中国所有的大型水电站的坝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就是始终伴随当代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历程左右的水利大师张光斗。   张光斗于1912年5月1日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县。1930年被保送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结构工程。张光斗曾在《我的一生》中写道:“我想当工程师……我想学建筑工程,因为是广大人民需要的。”1934年秋,张光斗考取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国投身水利事业。   在张光斗的“水利生涯”里,成就不计其数,其中北京密云水库的成功建设更是值得叙写的一笔。   阻碍重重   1958年,全国水利工程在一片跃进声中搞得轰轰烈烈。北京市在建造了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后,决定建造密云水库,并希望密云水库成为亚洲最大的水库,且需在两年内建成。整个工程枢纽包括白河主坝、潮河主坝和九松山等5座副坝、3座开敞式溢洪道等20座建筑物。工程的设计任务交给了清华大学水利系。作为工程设计总负责人的张光斗,一直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这份压力不仅来自于要承担搞好水库建设利国利民的责任,还来自于在那个“激情的年代”里,一些头脑膨胀的领导提出的有悖于科学的想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白河大坝的导流廊道问题。   白河大坝的建设政府计划一年拦洪,两年建成。如果挖导流隧洞,在时间上不允许,所以张光斗提出采用坝下导流廊道的办法。“我认为廓道放在岩基上,用钢筋混凝土修建,与黏土斜墙连接好,水力学和结构上都是安全的,但是要用足够的钢筋,前面做进水塔,以便关门水库蓄水。”张光斗的这一提议得到了总指挥部的认可。但一些领导和激进的学生为了节省工程投资,瞒着张光斗抽掉了廊道内的钢筋,去掉了进水塔,造成了很危险的局面。   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一直关心国家水利的周恩来总理洞察一切,给出了三点指示:第一,今后张光斗不准离开工地;第二,图纸必须有张光斗的签字;第三,如果有人强迫张光斗在图纸上签字,就让张光斗告诉周恩来。   正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与支持下,张光斗在密云水库建设工程中才能无所顾忌、全力以赴。   从零开始   密云水库开始建设后,20多万名民工、1万多名解放军官兵、几千名技术管理干部参与其中,在南北30公里、东西20多公里的范围之内,七座主副坝、两座电站、两条隧洞、两座大溢洪道同时开工。   张光斗的女儿张美怡回忆当时的场景时称:“我第一次去水利工地是在1958年暑假,父亲带我去了密云水库工地,到达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我看到大坝工地上,数千民工或推独轮车,或肩挑,穿梭运土,挑灯夜战,工地上的灯光就像千百颗星星在闪亮,那无比壮观的场面把我惊呆了……虽然我只在工地待了一天,但感觉父亲从事的工作太了不起了,也体验到工地生活条件的艰苦。后来我在作文《我的理想》中写的理想就是要当一名水利工作者。”   张光斗和清华师生、设计人员常驻工地,一道住在席棚里,日夜忙碌。他发现拦洪防汛还有很多工程没有完成时,便立刻在设计组内抽调人员,组成专门队伍,专做有关防汛的设计项目,突击完成了上游围堰,下游排洪渠网,廊道进口闸室、出口消力池以及潮、白两河分水岭上金沟围堰的设计与施工。   有人说,张光斗走过的桥比常人走过的路还多。张光斗总对学生说,“水是流动而变化的,即使你已经设计了100座大坝,第101座对于你依然是一个‘零’。”对于每一座水利设施的建设,他都秉承因地制宜和创新的理念。   白河大坝基础中砂卵石覆盖层又深又宽,其宽度在900米左右,最深处可达44米。若按常规方式开挖防渗槽回填黏土,在此是行不通的。一年之内下挖44米已属艰难,更谈不上还要回填上来达到相当的拦洪高度。而如果不在一年内完成,一旦洪水来袭,围堰起不到阻挡的作用,不但工程建设将前功尽弃,而且会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此时,张光斗大胆创新,决定采用地下混凝土防渗墙这种先进的技术。他和工地干部、工人一道动员一批年轻师生通过研究、实践,改进了地下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技术。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泥浆循环所用材料的难题,而且将单独打孔改成一次打一个6米以上宽的槽形孔,大大地加快了施工进度,改善了墙体防渗的效果,同时实现了上万平方米的地下混凝土防渗墙在一年之内完工,且质量优良,保证了密云水库安全成功地拦蓄水。   张光斗还先后将高土坝薄黏性土斜墙和土坝坝下廊道导流等技术应用在密云水库工程的建设中,这些革新技术在当时都属于国内首创。就这样,经过两年的时间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