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化学致癌作用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具有这种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 1、按对人类和动物的致癌性: 第一类,对人类是致癌物,即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 第二类,对人类很可能或可能是致癌物: A组:对人类很可能是致癌物(即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B组:对人类可能是致癌物(即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第三类,现有证据末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级评价。 第四类,对人类很可能是非致癌物。 3、按作用机理分类 (1) 遗传毒性致癌物:主要由亲电子的致癌物组成,与DNA产生相互化学作用; (2)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没有与遗传物质相互作用的证据,从其它生物学效应揭示作为致病性的证据。这类物质中很多能增加DNA合成、有丝分裂和细胞复制。 美国各种因素引起癌症死亡所占的比例 (Doll Peto,1981) 化学致癌研究的重要历史事件(1) 化学致癌研究的重要历史事件(2) 致癌作用 非遗传机制的主要证据 ①肿瘤的形成与细胞的分化和增生有关 ②肿瘤的癌性状态有时候是可逆的 ③致癌作用可由非诱变剂引起 ④并非所有致癌物都是致突变物 ⑤致癌作用与DNA甲基化的改变有关 ⑥体外细胞转化的频率很高 常见动物非遗传毒性化学致癌物 ②基因机理学派:认为正常细胞恶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遗传结构在基因或染色体水平上发生了突变; 亲电子剂学说 体细胞突变学说 癌基因学说 多阶段学说(目前得到多数人公认) 1、致癌作用的阶段性 a、引发阶段(initiating): 致癌物与某一组织相互作用导致“引发细胞’’产生的过程,也称为启动阶段。能导致“引发细胞’’产生的物质称为引发剂。 C、进展阶段(Progressing stage): 引发细胞群进一步的表型改变,包括恶性前型转变为恶性型细胞等变化的过程。 不可逆 致癌作用可能的进展剂 多阶段致癌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 癌基因(oncogene) 能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及癌变的基因,是化学致癌物作用的主要靶分子,在细胞癌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细胞原癌基因 本身是正常的细胞基因,是一类调控细胞生长分化的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通常处于静止状态,在化学致癌物、某些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被激活而进行表达,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引起细胞转化,最终形成肿瘤。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在正常细胞中起着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分化的作用,在环境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发生纯合缺失或失活亦会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而致癌。 * *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原癌基因 癌基因 原癌基因点突变 原癌基因扩增 染色体易位与基因重排 原癌基因抑制解除 原癌基因缺失 化学物的致癌作用 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病种历年增加趋势 1966 1968 1971 1975 1978 1983 1986 常染色体显性 837 793 943 1 215 1 489 1 827 2 201 常染色体隐性 531 629 783 947 1 117 1 298 1 420 X连锁 119 123 150 171 205 243 286 合 计 1 487 1 545 1 876 2 336 2 811 3 368 3 907 2、 按作用方式分类 (1)直接致癌物:化学物本身直接致癌,一般是烷化剂。 (2 )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本身不直接致癌,代谢产物致癌。大多数致癌物为间接致癌物。 前致癌物:经代谢活化后才具有致癌活性的致癌物 近致癌物:活化过程中接近致癌物的中间产物。 终致癌物:经代谢转化最后产生的代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