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发展史..ppt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磁学发展史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与科学学院 2015级本科生 康希一、磁与静电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公元前600年前后,泰勒斯看在到当时的希腊人通过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用磁铁矿石吸引铁片的现象,曾对其原因进行过一番思考。据说他的解释是: “万物皆有灵。磁吸铁,故磁有灵。”这里所说的“磁”就是磁铁矿石。希腊人把琥珀叫做“elektron”(与英文“电”同音),他们认为琥珀吸引羽毛是神灵或者魔力的作用。 在东方,中国人民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就已经具有天然的磁石知识。古人将磁石称为慈石来形容磁石“以为母也,故能引其子”的功能。据《吕氏春秋》一书记载,中国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就已经有的指南针,他们在古代就已经用磁针来辨别方向了。13、14世纪,罗盘在航海中得到了应用。这种罗盘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及1519年麦哲伦发现环绕地球一周的航线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三世纪前后,欧洲学术复兴,通过实验研究自然规律蔚然成风。当时通过磁学实验,发现了磁石有两极,并命名为N极和S极,并证实了异性磁极相吸,同性磁极相斥。还发现一根磁针断为两半时,每一半又各自成为一根独立的小磁针。吉尔伯特 总结了多年来关于磁的实验结果,于1600年出《论磁学》。书中指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大磁石,并且详细地阐述了罗盘的磁倾角问题。 吉尔伯特还认真研究了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的现象,指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琥珀上,而且存在于硫磺,毛皮,陶瓷,火漆,纸,丝绸,金属,橡胶等是摩擦起电物质系列。把这个系列中的两种物质相互摩擦,系列中排在前面的物质将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将带负电。 当时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思考,而吉尔伯特主张真正的研究应该以实验为基础,他提出这种主张并付诸实践,在这点上,可以说吉尔伯特是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开创者。1663年,盖里克发明摩擦起电机;1720年,英国牧师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1733年,杜非分别了两种电:松脂电和玻璃电;1746年,富兰克林提出了正电、负电的概念一直沿用至今。 电这个神奇的精灵总是一闪而逝,与对它好奇,并热心研究它的人捉迷藏,但它还是没有逃过人类智慧——终于有一天,人们在莱顿瓶里捉住了它······莱顿瓶 1745年,荷兰莱顿城莱顿大学教授马森布洛克(Musschenbrock)发现了莱顿瓶,为贮存电荷找到了一个方法。莱顿瓶就是一个玻璃瓶,在瓶里和瓶外分别贴有锡箔。瓶里锡箔通过金属链与金属棒连接,棒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球。法国人诺莱特在一座巴黎大教堂前邀请了法国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员临场观看: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当莱顿瓶充电后,让排尾的修道士触摸莱顿瓶的引线。顿时,七百名修道士几乎同时跳了起来。在场的人目瞪口呆,从而展示了电的巨大威力。雷电 在公元前的中国,打雷被认为是神的行为。说是有五位司雷电的神仙,其长者称为雷祖,雷祖之下是雷公和电母。打雷就是雷公在天上敲大鼓,闪电就是电母用两面镜子把光射向下界。亚里斯多德时代认为雷的发生是由于大地上的水蒸气上升,形成雷雨云,雷雨云遇到冷空气凝缩而变成雷雨,同时伴随出现强光。认为雷是静电而产生的是英国人沃尔,那是1708年的事。1748年,富兰克林基于同样的认识设计了避雷针。 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人,科学家和政治家。天上的电和地电是统一的吗? 1752年7月,一个电闪雷鸣的上午,他将一个风筝放到空中,风筝下有一根铁丝,铁丝下栓一根麻绳,麻绳的下一端拴丝线,绳线接触处栓了一把钥匙。同时他还把从云端“吸取”的电荷收集在莱顿瓶中,并进行其它实验。 现象:麻绳上得纤维向四周自立,犹如“怒发冲冠”,铜钥匙可以给莱顿瓶充电,与摩擦电性质完全相同。 小插曲:为了验证“地电”与“天电”的相同处,富兰克林想到雷可以击死动物,于是他就实验用“地电”去击杀火鸡,结果被电打昏了。苏醒后,却不介意地说:“我本想用电杀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了一个傻瓜。”然而,风险是的确存在的。1753年,俄国的利赫曼在做大气放电实验时不幸中电身亡,为科学献身。 富兰克林的工作,揭开了雷电的奥秘,统一了“天电”和“地电”,震惊了科学界;富兰克林还将其发现转化为应用——避雷针诞生了。 从定性到定量——库仑定律的发现 (1) 库仑生平(1736-1806) 法国人。1779年因研究磁石问题获奖励,1781年因关于摩擦的研究获法国科学院奖励,同年因论述扭力的论文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2. 同种电荷的斥力测量——库仑的扭秤实验 由于金属丝的扭力正比于扭转角,将扭丝悬挂起来,通过扭转角的大小即可测量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其精度可达万分之一格令,1785年库仑据此制成电秤,用以测定电力,叫作库仑扭秤。但对于异种电荷,由于两球相吸,接触后电荷中和,无法继续进行实验。3.异种电荷的引力测量——库仑电摆实验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