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企业在线软件四大坑,国内SaaS产业的第二次泡沫来了.docVIP

盘点企业在线软件四大坑,国内SaaS产业的第二次泡沫来了.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门见山,我认为中国SaaS产业(企业在线软件)的第二次泡沫来了。 这篇文章可能会得罪不少人,不符合所谓的正能量----其实在中国任何产业说真话都是很危险的,但总有人得说。业界需要正能量,有时候也需要一点负(da)能(shi)量(hua),良药苦口利于病。 中国SaaS的第一次泡沫,业内公认是2007-2009那三年。彼时,国外的Salesforce以“NOTsoftware”的姿态迅速崛起,“软件即服务”概念备受追捧。2007年阿里巴巴集团进入软件领域,阿里软件主打的便是SaaS,号称要颠覆传统企业软件。老牌企业软件的“南金蝶、北用友”不甘示弱,也先后推出友商网、伟库网。一大批中小SaaS厂商也先后成立,一时间热闹非凡。 然而,2009年阿里软件关掉并入B2B业务,友商网、伟库网也没折腾出什么新东西,大批小SaaS厂商关门,第一次SaaS泡沫破裂。反倒是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譬如金蝶内部孵化的随手记)、云计算(譬如阿里云)大火特火。 随着消费级互联网进入黄金时代,人们又把眼睛投向了企业级互联网。从2013年开始,大量风险投资涌入SaaS,市场行情如日中天。许多人声称“千万亿企业级市场黄金时代已经来临”,不少创业公司摩拳擦掌,准备投身SaaS大捞一笔,产业进入了第二次高峰。 现实是否真如人们想象般唾手可得?套用一句网络语:现实很丰满,理想很骨感。大家都玩命用免费模式,类似“一亩田”、O2O那样的刷单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偌大一个产业,现在也没有一家实现规模性盈利,而是普遍烧钱做营销。 不客气的说,产业正在出现第二次泡沫。我个人斗胆预测:第二次SaaS泡沫将在2016年破裂,大批不赚钱的公司将倒闭!那么问题来了?当下SaaS市场存在哪些大坑?删繁就简,有以下四个: 大坑一:SaaS是烧钱游戏,刷单资金跟不上咋办? 在行业里,“SaaS就是烧钱的游戏”的言论甚嚣尘上。其中有不少人将其奉为信条,深信不疑。相比于O2O、电商等交易模式看重烧钱,SaaS本质还是管理工具。怎么就成了“烧钱的游戏”?SaaS玩的其实还是产品、还是技术,而不是包装、不是刷单。 投资者不是疯子,更不是傻子,没有谁会永无止境地为你投钱。风投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获利退出。有的SaaS公司宣传做得太狠,实力其实还跟不上,钱烧完以后要怎么走? VC圈子有一句行话:“天使看人,A轮看产品,B轮看数据,C轮看收入,上市看利润。”到了一定阶段再不上市投资人会很难受,没有接盘侠不求回报地继续烧钱就无法退出,别太天真。而现在的国内市场资本情况,你懂的。 另外在连续融资过程中,创始团队的稀释是个大问题。像某一线电商公司,因为扩张市场疯狂融资烧钱,结果股份被吞噬大半,两大创始人先后被扫地出门,令人唏嘘不已。 SaaS不是烧钱的游戏,钱不是要得越多越好,花钱买用户也非必经之道。在这方面,我更看好低调潜行的公司,比如在圈子是异类的“工作家”iWorker——把业务重心放在琢磨产品而不是比拼花钱上,反而收到奇效!目前已经做到营收平衡。像这样的公司,从场面上看虽不及其他人砸钱来得热烈,但是真的等到泡沫来临的时侯,能活下来的很可能这种既专业、又有实力的公司。但是必须给他们提个醒:太低调也不行!必要的宣传还是得做,否则你们的声音就被湮没了。 大坑二:传统巨头的路径依赖,别瞧不起创业公司 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企业软件”成为业界瞩目的现象:譬如京东与金蝶联姻、阿里巴巴与用友达成战略协议,这一度成为行业热门话题之一。与其说用友、金蝶抱互联网的大腿,不如想一下为什么京东阿里这些宠儿不约而同选择了企业软件厂商?原因很简单,看中了其强大的技术底蕴和庞大的客户群体。 不可否认,凭借多年的软件实施和服务经验的积累,传统软件厂商对企业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有着精准的把握。一旦转型成功实现新旧技术互通,开发出新的产品绝非新兵可比。另一方面,对于老牌企业软件公司来说,稳定的客户群体会使得在兜售其基于SaaS的应用时更为顺利。 相比之下,初创厂商则不得不花更多精力在寻找客户上面。因此业界有一种说法:SaaS还是巨头的菜,创业公司没戏!其实,我倒觉得这是一种危险的思维定势。因为企业级互联网也是互联网,也遵循互联网的基本规律,那就是产品为王、单点突破、快速迭代等等。传统软件企业,反而有着自身的路径依赖和规模包袱(譬如不得不考虑上市公司的报表)。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船大难调头,传统巨头想要转型势必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而初创企业起步低、灵活性大,能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方向发展,有着传统厂商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说谁也别看不起SaaS创业公司,只有赢得用户才有可能笑到最后。 大坑三:大而全还是小而美?做生态最考验节奏 产品要做“大而全”还是“小而精”?一直以来,这都是SaaS市场中颇有争议性的话题。 “大而全”、什么都要做到完美极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YHUuuVeq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