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佛教文化旅游产业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理佛教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摘 要:大理曾经盛名为“佛都”,文化底蕴深厚,佛教对大理社会与经济影响很大。大理佛教受到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和内地的影响,同时汲取了白族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性。大理应抓住“云南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的机会,积极开发地方民族特色,形成特色产业群。要做到开发多元的人文与自然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路线;发展和谐的佛教文化与景区管理关系;培养综合人才等。关键词:大理;佛教文化旅游;产业研究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2-0092-02旅游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对有条件的地方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地区,生态环境优越,民族文化丰富。大理曾经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佛教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多样性。本文以研究大理佛教文化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把宗教文化与市场经济两者联系起来,对于进一步壮大大理旅游产业,提升云南旅游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一、大理佛教来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悠久的历史汇聚形成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被山水环绕,生活着多个民族,并且曾经作为南诏、大理时期政治文化中心。佛教在大理地区长期盛行,吸收了白族本主、内地佛教、儒家、道教、藏传佛教、印度佛教等文化,形成了多元佛教文化。佛教通过内地、印度、西藏等多条路线传播到大理。例如:张骞取名的“蜀身毒道”就是联系缅甸和印度的古道。下面详细介绍几条传播路线。一是印度来源。“大封民国(大理地区古称)圣教兴行,其来有上,或从胡梵而至,或于蕃汉而来,奕代相传,敬仰无异”(《南诏图传?文字卷》)。根据“阐瑜伽教,演秘密法……为蒙氏崇信”(《云南通志》)。由此推断,印度僧人最早进入大理地区传播佛教。大理佛教文化体现着中国、印度两大古代文明的交流和融汇。二是缅甸佛教传入。根据《后汉书?西南夷传》中的一些可靠史料,汉和帝永元九年,大理就与缅甸之间有了沟通,推断缅甸佛教传入大理地区。三是藏传佛教影响。佛教分为密教与禅宗,大理佛教存在典型的密教教义,与西藏佛教相似,推测佛教从西藏传播大理的可能性。四是内地佛教影响。内地佛教对大理的影响历经很长的历史时期,从汉晋到唐宋其交流连绵不断,直到唐代开元后佛教才在大理兴盛。《新纂云南通志?宗教考》记载:“滇之佛教,传闻于汉晋,兴隆于唐宋。”《云南志略》记载,“盛罗皮立,是为太宗王,开元二年(公元714年),遣其相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屠像,云南始有佛书”。南诏时期,战争避难,使得佛经和僧人进入云南,在大理地区传播佛教。大理国王段智廉“使人入宋,求大藏经一千四百六十五部,置五华楼”。(《南诏野史》)宋朝时期开始大量引进佛教经文,僧侣慕名来大理进行佛法交流。二、大理佛教文化遗产佛教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盛行,历经千年之久,遗留下了大量的佛教文化瑰宝。明代张含在《苍洱歌》中描述:“叶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鸣钟。”(见《大理市文史资料》第十三辑)。佛塔、佛寺、佛像、石窟寺、画卷、经幢、法器、塔模等大量物品留存至今,对于当代人大力开发佛教文化资源,发展当地经济有重要意义。(一)佛寺与佛塔作为佛教圣地,大理拥有很多佛寺佛塔,例如:感通寺、观音堂、石钟寺、宝象寺、无为寺等;罗荃塔、楞严塔、崇圣寺主塔、弘圣寺塔、蛇骨塔等。史书记载,大理佛塔曾经拥有六七十座,随着岁月的侵蚀及战火的破坏,现在还有三十二座。鸡足山曾被称为“佛国”,盛名远播。佛寺建筑吸收了白族建筑的风格,地处山水之中,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衬托,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崇圣寺三塔是海内外信众礼佛、游客观光的圣地。祥云水目山景区有佛塔71座,是西南最大的佛教塔林,全国第三大塔林。剑川石宝山因山间岩石奇美而得名,宝相寺和海云居是石宝山佛教之地。国内仅存的阿吒力佛教寺院,就是剑川兴教寺,兴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大理佛塔不同于东南亚诸国,建筑风格融合了白族文化,多为偶数塔层,精细雕琢,外观线条柔美,是历史遗留的瑰宝。(二)佛像、法器、雕刻兴教寺大殿内外墙壁上有绘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的壁画二十多幅。寺内总计佛像、法器617尊(件),其中贴金铜像、法器599件(尊),耗费近千斤铜。《南诏野史》记载,崇圣寺贮像就有“佛一万一千四百,铜四万五百九十斤”。石钟山石窟以石窟艺术为主体景观,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就兴建,历经一千一百多年,被誉为“南天瑰宝”。(见《剑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石宝山石窟共11窟,大部分为佛像雕刻,包括如来、阿难、迎叶、文殊、普贤、地藏、观音、八大明王、金刚力士、王者等佛像,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凤仪汤夭村发现的木雕佛像也是特色。大理佛寺木头雕刻也是一大亮点,例如大慈寺殿门木雕,描绘了上关、罗刹阁、三塔以及下关等景观。(三)绘画《鸡足山志》《灵岳重辉》《灵山佛都》《佛国沧桑》等书籍收藏的楹联、字画和碑刻,记载和描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