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冲击地压简介 二、冲击地压特征 八、实例(某矿) 谢谢! 5. 电磁辐射法 根据煤岩破坏时发出的电磁辐射,煤岩在冲击破坏前,电磁辐射强度一般在某个值以下,而在冲击破坏时,电磁辐射强度突然增加;而电磁辐射的脉冲数则随载荷的增加及变形破裂过程的发展而增大。依此规律,可以对冲击矿压危险性进行评价和预测预报。 6. 综合测定法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出发生冲击地压的地点和时间,可同时采用上述两种以上的方法,根据多因素的变化,综合加以确定。国内外常使用的是钻屑法、地音监测法、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的综合方法。 七、冲击地压的治理措施 1. 长期防治——高度重视合理的开采技术措施 合理的开拓、准备、回采巷道布置;选用合理的采煤方法避免形成高应力集中和能量大量集聚。 穿过煤层地段的开拓巷道(石门,岩巷)应布置在卸压岩体内,如果没有这种可能(特别是在必须留下保护煤柱以维护该段巷道时),则应通过在保护煤柱维护区内至少回采一个煤层来降低已有的应力集中。 平巷掘进时,使开采作业处于支撑带后方应该设计的推进顺序。 长壁采煤法是回采有冲击地压危险煤层最有利的方法。 开采保护层:在设计阶段就要规定煤层群协调开采,达到降低冲击地压潜在危险。 煤层预注水方法: 厚煤层坚硬顶板处理:顶板注水软化、强制放顶 2. 直接防治 卸压爆破:卸压爆破是针对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用爆破方法减缓其应力集中程度的一种解危措施。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在开采有冲击危险的煤层时,都把卸压爆破作为主要的解危措施之一。 (掘进端,长壁工作面的拐角,采掘面尽头,厚煤层开采,各种临近采区巷道壁等) 诱发爆破:诱发爆破是在检测到有冲击地压危险的情况,利用较多药量进行爆破,人为诱发冲击地压,使冲击地压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从而避免更大损害。 钻孔卸压:采用大直径钻孔减缓冲击危险,此法基于钻孔冲击。利用钻孔周围形成的破碎区的沟通作用,使煤层破裂卸压。 ××××综采面冲击倾向性评价 1 工作面概况 1.1 工作面地质条件 工作面位置、采深、构造、柱状图、顶底板条件 1.2 工作面周边开采情况 2 地压动力现象相关地质因素分析 2.1 煤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冲击倾向性 根据煤科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岩石力学实验室的鉴定结果,3下煤冲击能量指数的测试平均值为6.76,大于5;弹性能量指数的测试平均值为7.57,大于5。由此判定为具有强冲击倾向性的煤层。 5≤KE 1.5≤KE5 KE1.5 冲击能量指数 强冲击危险 弱冲击危险 无冲击危险 冲击危险性 2.2 煤层的顶底板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冲击倾向性 根据煤科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岩石力学实验室的鉴定结果, 3下煤砂岩顶板岩样为具有弱冲击倾向性的顶板岩层。 2.3 地质构造 2.4 开采深度的影响 (垂深577.2~789.3m ) 地压动力现象显现特征 3.1 已采相邻工作面矿压现象显现情况 3.2 已采工作面矿压现象显现情况 3.3 本工作面掘进期间地压动力现象显现情况 发生地压动力现象显现(煤炮)的描述及矿压现象显现情况 3.4 可能发生地压动力现象的原因事前分析 (1)力源:自重应力、构造应力、采动应力。 (2)力学机制: 初采开切眼 初采上下顺槽 正常开采上下顺槽 正常开采上顺槽 联巷处应力叠加 沿空掘巷巷道位置分析应力叠加 区段煤柱应力叠加 上下顺槽周边的巷道或躲避洞、断层附近等都会产生应力集中区,是变形能积聚的危险区域。 据统计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多发生在巷道(72.6% ),回采工作面则很少(27.4% )。而在有些情况下,冲击矿压同时在巷道和采面发生。 残采区和停采线对冲击矿压发生影响较大。从统计结果看,89%的冲击矿压发生在残采区,停采线,断层区域或煤层超采的地方。 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区域 3.5 三维多介质边界元模拟分析 3.5.1 基本参数 3.5.2 单元划分 3.5.3 模拟结果及分析 图3.13工作面前方5m处沿平行工作面方向应力分布曲线 图3.14 工作面前方3m处沿平行工作面方向应力分布曲线 图3.15 工作面前方1m处沿平行工作面方向应力分布曲线 图3.15 工作面前方1m处沿平行工作面方向应力分布曲线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冲击地压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2010.7 刘承论 冲击地压类型 冲击地压特征 冲击地压简介 冲击地压形成机理 冲击地压影响因素 冲击地压预测预报 冲击地压主要防治措施 实例 概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