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阅读第一个子目,小组讨论并解决: 1 “维新变法”变的是什么?要在中国实行什么制度? 2 维新变法运动是如何开展的,这条道路能行得通吗,为什么? 3 公车上书; (1)什么是“公车”?它是谁在什么时候发动的?在哪里发动的?(2)这次上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上书起了什么作用? 4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天演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何进步影响? 一、康有为公车上书 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比较 近代化历程及其主要战争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第二天,袁世凯向荣禄告密 慈禧太后(1835--1908),1861年开始掌握清廷权力,1889年宣布“撤帘”,由光绪亲政。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廷全权。 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 中南海瀛台,后党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谭嗣同(1866--1898),是激进的改良主义思想家。1898年,奉旨入京,以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后,放弃逃生机会,慨然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请自嗣同始。从容被捕,与林旭等六人同时被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课程标准: 1、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公车: 1、背景: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就以“公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 《马约》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经过:时间、地点,发起人 1895.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 公车上书图 拒和 变法 4、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内容: 迁都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清末“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康有为的学生、维新活动的助手。 康有为的思想及活动 1.开办万木草堂,阐发维新思想 2.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 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 3.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理论基础 梁启超活动 担任《时务报》主笔 发表《变法通议》 阐述变法图存道理 宣武区维新变法活动旧址分布示意图 康有为故居 宣武区维新变法活动旧址分布示意图 谭嗣同故居 宣武区维新变法活动旧址分布示意图 现存松筠庵正门 松筠庵东北门 继续 酝酿 1、创办报刊 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严复等人创办《国闻报》、梁启超办《时务报》 2、组织学会 强学会、保国会 3、开办学堂、培养维新人才 康有为办万木草堂、梁启超办时务学堂 4、译著西方著作 严复《天演论》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 维新前期宣扬变法的部分报刊 《时务报》 《国闻报》 宣武区维新变法活动旧址分布示意图 强学会旧址 宣武区维新变法活动旧址分布示意图 保国会旧址已成为马路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中国西学第一人 ——康有为 ? ? 严复(1851年~1921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翻译家。 1877年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到英国海军学校留学。1879年严复回国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后,主张变法维新,向清帝上万言书。严复不仅翻译了《天演论》还翻译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原富》,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学说和进步思想。严复主张与天争胜,自强保种,救亡图存,思想自由。在学术上,严复提出“兼收并蓄,广纳众流”的思想,以后成为北大著名校长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思想的依据。严复也是北大第一任校长. 严复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在能“自强保种”。 ——严复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李鸿章 三、短暂的高潮 “百日维新” 1、光绪帝为什么下决心实行变法? 2、变法措施为什么会在官员中引起极大的震动? 3、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影响是什么? 4、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