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产动物疾病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黄金田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
1. 疾病的定义
1)定义一:根据Dorland’s医学词典,疾病为一个确定的病态过程,通常伴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2)定义二:疾病为正常的健康状态的任何改变。
2. 水产动物病害学的定义
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海水养殖动物(鱼、虾、贝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一、我国淡水鱼病研究的发展概况
1. 公元前1142年:我国已开始了淡水鱼类的养殖;
2. 公元前460年:范蠡(li)著《养鱼经》强调养殖环境需与鱼类习性相适应;
3. 公元1073年:宋朝苏轼著《物类相感志》首次对鱼病进行了记载:
“鱼瘦而生白点者名虱,以枫树皮投入水中则愈”
4. 我国近代的鱼病研究:
1)20世纪初至50年代:着重寄生虫病研究;
2)20世纪60年代:并强调细菌性疾病研究;
3)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病毒性鱼病和暴发性鱼病
的研究;
4)20世纪90年代至今:逐渐强调疾病与水域环境的综
合作用,强调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提出水
产养殖病害的综合防治。
二、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发展概况
总的来说,不管是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研究均远落后于淡水养殖病害的研究。
(一)我国
1. 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海水鱼类寄生虫病的研究;
2. 20世纪70年代:初步开展海水鱼类细菌性病的研究;
3. 20世纪90年代: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立我国第一个“海水养殖动物病害与防治研究中心”,开始系统进行海水病害研究;
4. 20世纪90年代至今:海水病害研究发展迅速,为水产病害研究的热点。
(二)国外
1. 在20世纪初已有海水病害研究报告发表;
2. 在20世纪60年代:有大量的海水病害研究文献发表;
3. 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开始出现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综述和专著。
1990年Kinne :Diseases of Marine Animals
第一节 水产动物疾病学及其发展简史
水产动物疾病学定义:
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特性: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是很强的科学。形
成 自己的独立体系。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古老而年青的科学。
19世纪中叶从鱼类开始,后期才开始细菌学研究
(光学显微镜)
20世纪50年代病毒性鱼病(电镜)70年代的发展。
鱼类免疫学、鱼类病毒学、鱼类病理学、药理学、
鱼类肿瘤。
水产动物疾病学发展趋向:机体 细胞 分子水平
第二节 水产动物疾病学的任务
a、水产动物养殖中存在的疾病
b、对其它可能或者有很大经济价值的动物疾病进行研究。
c、利用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研究。
d、研究与推广相结合。
第三节 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的方法
实验的方法
统计的方法
一、诊断
(一)、宏观观察诊断
1、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如养殖种类来源、密度等。
2、调查有关的环境因子,如水源有无污染等等。
3、调查发病情况和曾经采用过的防治措施。
第二章
寄生虫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寄生的概念
寄生的概念: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
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之体表或体内,夺取
该生物之营养而生存,或以该生物之体
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
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此种生活称
为寄生生活,或谓之寄生。
寄生物:a.植物性 b.动物性
a.植物性寄生:病毒、细菌、真菌等
b.动物性寄生:低等动物
寄生虫:
营寄生生活的动物
寄主:
被寄生虫寄生而遭受损害的动物称为寄主
寄生虫学:
系统研究各种寄生现象的科学称为寄生虫
学。
第二节 寄生生活的起源
一、由共生方式到寄生:
互利共生 (蚂蚁、蝴蝶)
片利共生 (阿米巴原虫)
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