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蕲春县芝麻山中学语文学科导学稿
分册: 七上 单元: 四
19.月亮上的足迹
主备教师:邓诚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4.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5.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一、课前预习导学
1、资料助读㈠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㈢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
儒勒·凡尔纳(1828~1905)生于法国南特,从小对航海有浓厚兴趣,系统地研读过数理化专著,1865年发表了《从地球到月球》,及1870年发表的续集《环绕月球》,这两本科幻小说几乎是现代“阿波罗”登月工程的原始性预演。
《从地球到月球》及它的续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法国探险家米歇尔·阿当建议造一颗名为“哥伦比亚”的空心炮弹,并乘坐它到月球去。巴比康,米歇尔 和尼丘尔船长在炮弹里装了温度计,气压表,月理图和枪支弹药,又随身带上两只狗和几只鸡,乘坐由270米长的大炮发射的炮弹出发,但在途中遇到流星而偏离轨道,在离月球4500千米处绕月飞行。三位探险家利用绕月飞行的机会,仔细观测了月球的面貌,最后因炮弹速度 越来越快而脱离了月球的引力范围,从而进入了地球的引力圈,终于溅落在太平洋,三位月球探险家被美国军舰救起受到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㈣作者简介
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他数年前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方面地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20世纪内重大科学发现和为这些发现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与工作者,全书共分为“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6章共54篇。本文选自该书《广寒宫嫦娥迎嘉宾》中的一部分。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1)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2)畅谈(chàng):尽情地谈。
(3)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4)昂首挺立:仰着头笔直地立着。
(5)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6)可望而不可即(j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3、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思考:
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⑶登月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答:⑷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注:用示意图标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注明时间、距离、速度等)。二、课堂研讨展示
㈠预习反馈
1、本文学习内容为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代表全人类登月成功迈开人类索太空的重要一步,在人类航天事业上树立新的里程碑。一小步
答:3、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㈢课堂展示在熟悉课文、预习反馈、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开展下面的活动。
活动一:跟踪报道请每组选出两位准备较好的同学上讲台来展示所画的登月过程示意图,并能以记者的身份根据图示作“登月全程跟踪报道”。
要求:
⑴示意图上的文字说明要求简洁概括,“跟踪报道”事件的全过程须完整清晰;
⑵“跟踪报道”的口头表达要求绘声绘色,如临其境;
⑶“跟踪报道”的内容可以本文为主,可以参照课外搜集的其他有关资料。
活动二:畅所欲言
20年后,假如你已经成为我国宇航员,?你会在月球或别的星球留下?请大胆地发挥你丰富的想像力,对我国的航天事业作些设想。11号太空船首次登陆月球的刹那,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但太空船得先摆脱地球强大的引力,才能飞往月球。因此刚发射的几分钟,也就是整个航程一开始的若干公里之内,是最艰难的时刻,所费的力量往往超过往后的几十万公里。
习惯也是一样,它具有极大的“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注意或不肯承认罢了。要革除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性,缺乏意志力,不能大刀阔斧地改革,便难以竟全功。“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重力的牵绊,就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⑴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关于太空船的叙述,是为了说明什么?利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⑵第二自然段中的“习惯”具体是指什么?
⑶第二自然段中“起飞”的含义是什么?
⑷这篇短文的中心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四、课后反思质疑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