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求谏课件2(肖德望)
求 谏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魏征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回天之力”的故事 唐太宗曾下令,要把洛阳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 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唐太宗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张玄素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赏给他500匹绢。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 关于《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政绩及君臣论政的历史著作。全书10卷40篇,以记言为主。全书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 关于吴兢 吴兢,出生于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年),病逝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吴兢具有忠于历史的赤诚。武则天时期武三思领导修撰国史,他以朋党为界限,记事不实。吴兢愤而私撰《唐书》、《唐春秋》,意欲为后人留下信史。唐中宗时,他任右补阙,与刘知几等人共修《则天实录》。刘知几去世后,张说为相,见到书中记载张易之诱他诬陷魏元忠之事,感到不安,故意对吴兢说:刘五(知几)修实录,记魏齐公事,殊不相饶假,与说毒手。吴兢从容回答说:是兢书之,非刘公修述,草本犹在。其人已亡,不可诬枉于幽魂,令相公有怪耳。 张说几次请求删改,他都断然拒绝,凛然回答:若取人情,何名为直笔。吴兢的高风亮节,得到时人赞叹,人们称誉他是当世董狐。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 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第一节的两层分别阐述了什么内容? 1、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 2、唐太宗对求谏的认识:由“君道”及“臣道”。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 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 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 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 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第二节从君臣两方面阐述了君臣关系: 君:君臣配合,有如鱼水。 臣:以死相谏,罄其狂瞽。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这一节唐太宗的话主要阐述了哪两层的意思? 1、君主纳谏的必要性:人性的弱点是任情喜怒。 2、纳谏的广泛意义:臣子纳谏的必要性。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第四节唐太宗阐述了求谏的良苦用心: 1、时刻自省; 2、包容臣僚。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