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指示代詞教案.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指示代詞 在上古漢語里,近指代词有“之、兹、此、斯、时、是”6个;远指代词有“其、彼、匪、夫”4个;特指代词有“尔、若、然”(这样、那样之意);无定代词有“某、或、莫、无”;旁指代词有“他(它、佗)”,产生于西周末;特殊指示代词“者、所”。 中古指示代词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这”(又作“者、遮、拓、只”)、“底”、“箇”、“许”“能”、“那”的产生。 到了近代,近指代词“这、遮、者、拓、只”等形式逐渐统一为“这”。由此产生“这边、这个、这里、这般、这样”等复音词形式,应用广泛。还产生了复音指示代词“这些(宋代)、这些儿、这些个、这搭儿(这坨儿)、这儿” 、“这厢、这壁、这壁厢”(相当于“这边”)、“这会儿、这会子、这早晚、这咱”(相当于“这时候”)、这等(这样)、这的(相当于“这个、这里、这样”)、这般样(这样)、“这们、这么”(这些人)、“这么个、这么样、这么着”等。 远指代词,由“那”组成的“那些、那些个、那搭儿(那坨儿,即“那里”)、“那会儿、那会子,“那厢、那壁、那壁厢”(那边)、“那早晚、那咱”(那时候)、那等(那种、那样)、那的(指人或处所)、“那们、那么”(那样)那么个、那么些、那么着,兀那(那个)、兀的(这、这个)、恁个(这个)、“恁般、恁样”(这般、这样)、“恁的、恁的般”(这样)等。 重要指示代词的用法及其发展: (1)“之”字。作定語。等于现代的“这”。例如: ①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周南·桃夭》) ②之馬之目盼則谓之馬盼,之馬之目大而不謂之馬大;之牛之毛黄則謂之牛黄,之牛之毛众而不謂之牛众。(《墨子·小取》) (2)“其”字。特指。也作定語。相当于“那種”、“那樣”、“那個”。古人用它來表示它後面的名詞所代表的人物是“適當”的。例如: ①非其鬼而祭之,諂之。(論語為政) ②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論語先进) ③今欲举大事,將非其人不可。(史記項羽本纪) ④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傅之其人。(文选司馬遷報任安書) (3)“若”、“爾”兩字,可以作指示代詞,作為定語。“若” ①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論語憲问)(这个人) ②君如有憂中国之心,則若時可矣。(公羊傳·定公四年)(此时) ③聞若言,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战国策齐策)爾字則以用於遠指為常,但在某些情況下近指和遠指的分别是不清楚的。“尔”字南北朝时就用了。例如: 許掾簡文,爾夜風恬月朗。(世說新語·赏譽下) ②爾時話已神悟,自(《世說新語·言語) ③尔夕三更,子恪徒跳奔至建陽門上。(南史·豫章王子恪傳) 指示代詞 “若”字不能用作賓語和謂語,而“爾”字可以用作賓語和謂語,等於現代漢語的“那個”、“那樣”或“這個”、“這樣”。例如: 、 孔子在衛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為乎!足以為法矣。小子識之。”子貢曰:“夫子何善爾也?”(禮記·檀弓上) (“爾”作宾语。) ②王曰:“若如公言,並不如此二人耶?”謝曰:(《世说新語品藻) (身:我。“爾”作谓语) ③名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世说新語德行)(乃爾 在上古時代,最常見的指示代詞是“是”、“斯”、“此”、“兹”,它們都是近指。例如: 子于是日哭,則不歌。(論語.述而) ②先王之道,斯為美。(論語.學而) ③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孟子·梁惠王上) ④念兹在兹。(書大禹谟) (念德的在于皋陶,悦德的在于皋陶。) (5)與“此”相對立的是“彼”字。“彼”字是十足的遠指代詞。例如: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齊物論) ②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庄子.山木) (6) 唐宋以後,在口語裏,這、那代替了“此、彼”“這”字也寫作“者”、“遮”。例如:不省這個意,修行徒苦辛。(拾得詩) ②细想從來,斷肠多處,不與者番同。(晏幾道詞) 待我遮兵纔動,先使人將文字與番人。(挥麈绿餘話) ④獸王問那大王。(妙法莲花經變文) ⑤雅頌在於此,浮華致那邊。(釋尚颜詩) 由指示代詞“之”字轉變而來。 “那”字最初是疑問代詞,後來才轉變為指示代詞。 唐宋時代有狀語代詞,“能”、“能爾”、“能許” ①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張九龄詩)問怎生禁得如許無聊。(柳永詞) 数樹直青能爾瘦.一轩殘照為誰留?(陳師道詩) 着花能許瘦,落子不多長。(杨萬里诗) 玉蕊纵妖嬈,恐無能樣嬌。(侯寘詞) 最爱河堤能底巧,截他山脚不勝齊。(楊萬里詩) 他年青史無名,他也能亨,我也能亨。(徐) ⑩客路如天杳杳,歸心能地寧寧。(石孝友詞)貧养山禽能箇瘦,病芳草就中肥。(皮日休诗)相府如潭,侯門似海,那得煙霄爾許高!(葛長庚詞)天公能許巧,剪水作冰花。(陸畅詩) 這些都可能是來自“爾”字。上文說過,“爾”字本來就有“这樣”、“那樣”的意義。“寧馨”可能是“爾”字的方言變形。“爾”、“寧”古雙聲,“寧”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