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消化与吸收-lu.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消化与吸收-lu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㈡ 电生理特性 慢波(slow wave)/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概念:消化道平滑肌在RP的基础上,自发地产生周期性的轻度去极化和复极化,由于其频率较慢,故称为慢波。 频率:3~12次/分钟 波幅:10~15mV 起源: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间质细胞 机制:不清(生电性钠泵的波动性活动) 意义:慢波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稀释食物,利于物质吸收 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pH环境 水解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 黏液、抗体等可保护消化道粘膜 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 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 开放型细胞:大多数,顶端有微绒毛伸入腔内,感受腔内食物成分和pH等化学刺激。 闭合型细胞:少数,顶端不暴露于腔内,分泌受神经和周围体液环境变化的调节。 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 1.远距分泌(telecrine): 如胃泌素、促胰液素、CCK、抑胃肽等 2.旁分泌(paracrine): 如生长抑素、组胺等 3.神经分泌(neurocrine): 如VIP、P物质等 4.腔分泌(solinocrine):有些胃肠激素可直接分泌入胃肠腔内而发挥作用。如胃泌素、胰多肽。 5.自分泌(autocrine):如胰岛素可抑制B细胞自身分泌胰岛素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不同胃肠激素对不同器官组织调节作用不同 一种激素可调节多个器官 一个器官往往受多种激素调节 2.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 3.营养作用:促进消化系统组织的生长 ㈡ 脑-肠肽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㈡ 唾液的作用 湿润和溶解食物,利于吞咽和引起味觉; 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 清洁和保护口腔:清除食物残渣 抗菌作用:溶菌酶、免疫球蛋白 排泄作用:异物,药物 二、咀嚼 切碎、研磨、搅拌,混合成食团,便于吞咽 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接触,开始淀粉的化学性消化 反射性引起胃肠、胰、肝和胆囊的活动,为下一步消化作好准备 三、吞咽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一、胃液的分泌 ㈠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1.盐酸(hydrochloric acid, HCl) ⑷盐酸的分泌机制 ⑸盐酸的生理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始无活性 可自我激活 最适pH为1.8~3.5,pH5失活 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 3.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胃黏膜抗损伤的机制: 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黏膜屏障——胃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胃黏膜的细胞保护作用(PG、EGF) ⑶ 促胃液素 直接作用于壁细胞引起胃酸的分泌 刺激ECL细胞分泌组胺,间接促进壁细胞分泌胃酸 引起壁细胞分泌胃酸的多数刺激物能促进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及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ACh是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的强刺激物; 促胃液素可直接作用于主细胞; 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能刺激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2.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二、胃的运动 ㈡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㈢ 消化间期胃的运动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㈠ 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㈡ 胰液分泌的调节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1)胆盐:占50% 胆固醇→胆汁酸+甘氨酸/牛磺酸+钠/钾 ㈡ 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三、小肠液的分泌 四、小肠的运动 ㈡ 小肠运动的调节 ㈢ 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第五节 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 分泌胆汁的功能 在物质代谢中的功能: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 解毒功能:化学、分泌、蓄积、吞噬 防御和免疫功能 其他:调节循环血量、合成凝血因子、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等 大肠的主要功能: ①吸收水和无机盐,参与水电平衡的调节 ②吸收结肠内微生物合成的VitB和VitK ③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形成并暂时储存粪便,以及排便。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㈡ 排便 第七节 吸 收 (absorption)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吸收面积大:长4~5米+环形皱褶+绒毛+微绒毛→ 200~250m2; 小肠绒毛的特殊结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产生节律性的伸缩和摆动,促进血液和淋巴流动,利于吸收。 消化充分:营养物质已消化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停留时间长:食糜在小肠停留的时间长,约3~8h ㈡ 吸收的途径与机制 ㈡ 无机盐的吸收 2.铁的吸收 3.钙的吸收 钙吸收量受机体需要的影响 维生素D、酸性环境、脂肪等促进钙的吸收 食物中草酸、植酸等抑制钙的吸收 ㈣ 蛋白质的吸收 ㈥ 维生素的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