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生产背景下水稻植保20150512.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化生产背景下水稻植保20150512

药剂拌种技术 吡虫啉在水稻上拌种持效时间试验研究 不同药剂拌种处理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浏阳 2012) 从各地试验示范所得结果来看,药剂拌种是一种秧苗期控虱防矮的好措施,具有简便、经济、效果好的特点,尤其是专一的拌种剂吡虫啉(优拌与高巧)更是特点明显、效果显著。但是,单一用药剂拌种这一技术并不能完全控制传毒白背飞虱引起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并不能达到生产实际防治要求,需与秧苗期施药和本田初期施药等措施结合,集成形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技术,才能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保障水稻生产安全。 药剂拌种技术评价 抗病毒剂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缩病的效果(江华,2012年) 项目 处理 调查 病丛数 病丛率 相对 调查 病株数 病株率 相对 丛数 Ⅰ Ⅱ Ⅲ 小计 % 防效% 株数 Ⅰ Ⅱ Ⅲ 小计 % 防效% 毒氟磷2次 600 59 73 71 203 33.83 39.04 1048 40 52 29 121 11.55 63.61 超蛋白2次 600 54 81 61 196 32.67 41.14 1284 38 50 70 158 12.31 61.22 香多糖2次 600 74 68 69 211 35.17 36.64 1016 51 48 35 134 13.19 58.43 宁霉素2次 600 77 72 66 215 35.83 35.44 1176 68 77 49 194 16.50 48.01 CK 600 97 119 117 333 55.50   1412 170 151 127 448 31.73   抗病毒剂能否起作用? 结论: 抗病毒药剂对“南黑”有一定预防作用 秧苗期及大田初期为预防关键时期 单用抗病毒剂不能解决“南黑”发生危害的生产实际问题,需与其它技术协调配合 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组装技术一:防虫网覆盖+送稼药+大田初期一次药 组装技术二:拌种+送稼药+大田初期一次药 组装技术三:缓释颗粒剂+送稼药+大田初期一次药+移栽后25天即分蘖末期一次药 2013年会同县各处理对“南黑”的防治效果图 *处理1:防虫网覆盖(五叶一心揭网) 处理2:防虫网覆盖+揭网时10%吡虫啉+移栽后十天一次药(10%吡虫啉) 处理3:防虫网覆盖+揭网时25%吡蚜酮+移栽后十天一次药(25%吡蚜酮) 处理4:防虫网覆盖+揭网时25%吡蚜酮+10%烯啶虫胺+移栽后十天一次药(25%吡蚜酮+10%烯啶虫胺) 处理5:防虫网覆盖+揭网时(25%吡蚜酮+10%烯啶虫胺+30%毒氟磷)+移栽后十天一次药(25%吡蚜酮+10%烯啶虫胺+30%毒氟磷); 处理6 CK:病丛率88.3%,病株率达58.1% *后续飞虱防治在最后一次用药后25天 2013年会同县各示范处理对“南黑”控制效果表 处理 名称 发病程度 防治效果%(病丛率) 防治效果%(病株率) 病丛率% 病株率% 处理1 28 13 58.02 55.26 处理2 32.2 16.94 55.41 43.1 处理3 23.4 11.14 58.99 60.47 处理4 42.94 24.44 42.41 18.33 (CK) 75.16 29.78     处理1:1%缓释增效吡蚜酮颗粒剂底肥用+烯啶?吡呀酮与毒氟磷送稼药+移栽后10天烯啶?吡呀酮水剂+10%毒氟磷超低容量液剂)+移栽后25天(烯啶?吡呀酮水剂) 处理2:60%优拌拌种+送稼药(吡蚜酮+烯啶虫胺+毒氟磷)+移栽后10天(吡蚜酮+烯啶虫胺+毒氟磷)+移栽后25天(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处理3:拌种(吡蚜酮+毒氟磷)+送稼药(吡蚜酮)+移栽后10天(吡蚜酮+30%)+移栽后25天(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烯啶虫胺) 处理4:农民自防田 CK:空白对照 2013年会同县各示范处理对“南黑”防治效果图 2012年江华县综合防治技术预防“南黑”效果表 处理 重复 调查丛数 病丛数 病丛率 相对防效 优拌拌种+烯啶.吡蚜酮与毒氟磷送稼药一次+移栽10天后再用相同药剂一次 1 100 13 13 82.35 2 100 10 10 3 100 12 12 4 100 7 7 平均 100 10.5 10.5 空白对照(CK) 1 100 56 56 2 100 49 49 3 100 62 62 4 100 71 71 平均 100 59.5 59.5 “南黑”综合防治技术模式:“治虱防矮,虫病共治” 速效与长效药剂,辅以抗病毒剂 秧苗期措施 速效与长效药剂,辅以抗病毒剂 栽后10天 长效药剂(把中晚稻飞虱第一次防治时间适当提前) 大发生年份,栽后25天 在水稻敏感生育期内,一般通过三道措施(大发生年份可适当把大田飞虱防治适当提前)可使南黑的预防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