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热点素材.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热点素材

大师精神类素材解读 卑柔下的桀骜:顾颉刚   顾颉刚作为史学界名家,为了提携青年,在不厌其烦、反复修改他们的稚嫩论文后,还凭借自己的声誉与青年们联名发刊。经提携的青年成名后,顾先生则悄悄把自己的名字去掉。如今成为著名学者的童书业,当年仅是一名校对员,没有学历文凭。顾先生读了他的文章后怜惜其才,邀来身边工作学习,按月从自己工资中分出一部分作为他的薪水,致使自己的生活到了捉襟见肘地步。校方拨出一笔款救助他,顾先生却把这笔款用来做奖学金,资助4名交不起学费的学子。有人对顾先生的做法不理解,顾先生则云:“但开风气不为师,一个人起不了什么作用,但能倡导风气,拔擢人才,我个人是微不足道的。”   “十分柔和卑下”的顾颉刚,也有“桀骜”的一面。这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时代大变局中,每每遇到激进的革命行为,他都会迸发出参与其中的冲动和勇气;二是勇于接受新思想,抛弃旧观念;三是对古人、他人的学术观点敢于怀疑,不盲从。顾颉刚以疑古辨伪的态度,考察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指出孔子的“正乐”与社会没有关系,批评梁启超把孔子说得太完美;断定六经绝非孔子“托古”的著作,六经没有太大的信史价值,也无哲理和政论的价值;否定了儒家利用六经编成的整个古史系统。又提出,必须打破中国古代民族只有一个、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以及古史人化、古代是黄金时代等观念。顾颉刚一生学术成就的顶点——《古史辨》,则更有赖于其性格中的那一份“桀骜”。   【素材解读】大师者,大学问也,大智慧也,华夏五千年经史子集的集大成者。大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深不可测的。其实顾颉刚也是性情中人,他绝不仅仅是埋头书橱,只做学问者,慷慨资助、提携后辈在他身上有着鲜明体现。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真正的大师,应该是学问和个性并驾,修齐与治平齐飞。  【适用话题】提擢才俊 柔和与桀骜 个性 不盲从权威 谦虚 评古论今保主脉:姚奠中   1951年,姚奠中回到家乡,在山西大学执教。“文化不是传承的,而是承传——你承了才可能往下传!”姚奠中如是说。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看到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承传国学上。当时师资匮乏,姚奠中最忙时要同时教授十余门课程,可他从不言困难。在他看来,踵武前贤的方式虽多,守望文化主脉无疑是最重要的。   1955年,姚奠中被戴上“反革命特务分子”的帽子,不久又被打成“右派”。在此期间,姚奠中始终没有停止求索,在逆境中编写出百万字的教材,梳理华夏文脉。有人对庄子进行贬抑,斥责为“可耻的寄生阶级的没落思想”。1956年,姚奠中发表了《浅谈作为文学家的庄子》,鲜明地提出,庄子的思想是“同情苦难的人民的”。   当时,研究先秦诸子的学者,多以西方哲学为框架,套用于中国学术,往往失掉诸子的真谛,并形成一种流弊。姚奠中写下《论治诸子》一文,对此予以分析批判,提出了研究诸子应有的基本态度与方法。   翻阅姚奠中在被打压时期写的60多万字的日记,里面蕴含着“抢救文化”“薪火相传”的急迫之情。面对“口诛笔伐”的狂潮,姚奠中从不违心地去做事。在“批林批孔”中,他对亲近的弟子说:“中国古代文化是靠孔子传下来的,历史事实没法去掉。不能歪曲历史,不要说假话。” 【素材解读】“学贵在识,艺贵在通,道贵在悟。三者备,是为中华人所独标之‘灵性’,其品味凌驾于智与慧之上,而不可以言语形迹表现。”周汝昌的评价足以概括姚奠中先生的一生。姚奠中的道德学问、治学精神,甚至他的情怀气度,呼应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精神。   【适用话题】文化传承 尊重历史 严谨治学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十载寒暑读《四库》:陈垣   研读《四库全书》对陈垣一生治学有着深远影响。陈垣少时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自叹今生可能无望读到《四库全书》。1915年,文渊阁《四库全书》搬运至北京京师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位于国子监前街大方家胡同,在北京东北角,陈垣当时住在宣武门内象来街,在北京西南角,陈垣每天租一架驴车,天不亮就出发,到图书馆阅读《四库全书》,有时遇上风霜雨雪,来回要三四个小时。他总是在图书馆刚开门时就赶到,下午直到闭馆才离开。就这样,陈垣一读就是十年。陈垣将《四库全书》著录的书名和作者作了索引,并写成《四库书目考异》和《编纂四库全书始末》。经过反复钻研,他对《四库全书》非常熟悉,对浩瀚的文史图书了如指掌,日后治史更是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四库全书》不录基督教书籍,使得陈垣对基督教史籍更感兴趣。他后来在《万善野人言善录跋》中说:1917年春,“发愿著中国基督教史,于是搜求明季基督教遗著益亟,更拟仿朱彝尊《经义考》、谢启昆《小学考》之例,为《乾隆基督教录》,以补《四库总目》之阙。”陈垣第一次考证出景教是基督教“聂思脱里派”,更正了前人对景教的误解。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