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期双相障碍诊断和治疗概要.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少年期双相障碍诊断和治疗概要

儿童少年期双相障碍诊治进展 广州市脑科医院 徐莉萍 双相障碍的概念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心境障碍的常见类型,在一般人群中有很高的患病率和致残率 双相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交替出现心境低落和高扬以及相应的行为与认知改变,其中以心境低落的抑郁发作更为常见,后果也更为严重 变迁: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双相谱系障碍 许多名人患有双相障碍:徐迟、川端康成、海明威、梵高、张国荣、崔永元? 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 经典数据 中国:0.042%(1982年12地区流调资料) 美国 BD-I:0.8 %(1990,ECA)或1.6%(1994,NCS) BP-II:0.5%(1990,ECA)至3.0%(1985,Oliver) 新近资料(双相谱系障碍) 美国:6.4%(0.8+0.5+5.1%,Judd和Akiskal,2003) 瑞士:8.3%(5.5+2.8%,Angst,1998) 儿童少年期双相障碍 近20年来受到关注 诊断率提高,疗效提高 预防与早期治疗战线前移 儿童少年期双相障碍具有的特点 诊断困难(Bowring M Kovacs M,1992) 其他精神障碍诊断过度 临床表现差异巨大:横向和纵向 特定心理发展阶段的影响 与其他精神障碍具有重叠的表现 患病率远高于以往估计(Wozniak J Biederman J,1997) 儿童少年期双相障碍特点 共病率高1:74.5%(51.9%3d,Max=9d) 临床表现不典型2:精神病性症状多,M-攻击;D-易激惹 就诊与识别率低3:成年患者15~28%于13岁前起病 治疗不及时3:起病至治疗平均延宕16.8年 预后不良3:病情重、合并症多、持续迁延 自杀行为发生率高4:近1/3(7~17y,405)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资料 流行病学 美国:3%1(6~13y,438) 西班牙:4%2(5~18y,741) 病因学 遗传:BD家族史高于一般人群2倍3 精神应激:48%BD儿童少年病前有心理应激4 临床表现(一) 起病缓慢而隐蔽:轻或重性抑郁发作多见 共病现象普遍:最多见为ADHD,其次焦虑障碍 混合发作多见:约1/3为混合发作 躁狂/轻躁狂(5~18y):精力旺盛、多语、分心 80%有易激惹和夸大 70%有心境高涨、睡眠需要减少、思维加速 69%有判断失误 约50% 有思维奔逸 1/3性欲增强 1/3精神病性症状 临床表现(二) 抑郁:混合发作形式多见(82%,14.6±1.5y,247) 55%有精神病性症状 近50%有家族史(单相或双相障碍) 67%有自杀念头、51%有自伤行为 转相多见且迅速 病程慢性迁延:1/3成年患者起病于13岁前 精神病性症状突出:37%幻听,64%妄想 诊断 目前无适用诊断标准,经验性诊断 躁狂、抑郁或混合发作表现 家族史 共病(comorbidity) 量表(儿童用MDQ或CBCL) 鉴别 ADHD 治疗(一) 基本治疗策略:药物+心理健康教育1 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Stage1:单药治疗(MS or AAP) Stage2:停用S1药物,换药 Stage3:同上 Stage4 A:联用一线药物(MS+AAP) B:MS+AAP+MS Stage5:奥卡西平、齐哌西酮、阿利哌唑 Stage6:ECT(少年)或氯氮平(儿童或少年) 治疗(二) 药物治疗(续) 治疗共病:对症治疗,但慎用Ads 注意副反应 监测血药浓度 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治疗依从性 促进心理达到同龄人同步发展水平 特殊教育 思瑞康治疗少年期双相障碍 研究设计:双盲随机对照,50名病例(12~18ys,mean=15.8) 观察期:4周 评价标准: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 剂量:Quetiapine 400-600mg divalproex 80-120mg/ml 结果:思瑞康与丙戊酸钠同样有效,但在躁狂症状的控制上起效更快。 病案分享(一) 张某,男,16岁,因情绪低落与高涨交替发作2年,兴奋话多2周就诊,给予思瑞康400mg, 碳酸锂渐加到1.5 mg/d 1周后躁狂症状控制,目前已继续上学,维持思瑞康200mg, 碳酸锂0.75 mg/d . 病案分享(二) 周某,女,15岁,因兴奋话多,夸大2周就诊,初给予奥氮平20mg/d, 病情有所控制,但体重增加明显,拒绝服药,又出现花钱大方,精力充沛,睡眠少,改用思瑞康600mg/d , 1周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且体重无明显改变,目前已考入高中,维持剂量300mg/d. 病案分享(三) 刘某,因反复情绪低落2年就诊,服用抗抑郁剂后诱发躁狂,遂停用抗抑郁剂,改用思瑞康250 mg,丙戊酸钠1.2 g/d,情绪逐渐稳定。 * * Stahl S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