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生活.ppt

高一历史必修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生活.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必修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生活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丰富 四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    八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湘菜、苏菜、浙菜、闽菜、 徽菜   十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湘菜、苏菜、浙菜、闽菜、徽菜、京菜、沪菜 民国时期通商口岸最早出现西餐 传统建筑的转变: 中国传统民居种类较多,比较著名的有:北京四合院、蒙古包、窑洞、江南私家园林、徽派民居、客家土楼、吊脚楼等 随着欧风美雨的传入,中国人开始接受西方建筑风格,例如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式等 传统礼仪的转变 北京四合院俯视图 *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 四合院是由大门、影壁、倒座、正房、厢房等若干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它们的结构都属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体系,甚至有些砖石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木构建筑,并由不同的典型式样代表户主的身分地位。 从一进院的最基本型、到多进院以及数个多进院并列而成的大型住宅,四合院虽有一定规律、尺度,但由于房基大小、形状、宅主财力与喜好以及承建工匠的技艺水平、风水先生的指点而各有千秋。 * 四合院有许多装饰独特的细部构件如门环、门敦、垂花门、天沟、清水脊、烟囱,使四合院有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营造方式,形成特有的地域文化。 南方传统民居 福建土楼 上海百老汇 花园洋房 沙逊大厦 民国时英国驻华大使馆,现双门楼宾馆 建于光绪年间的下关火车站 传统出行工具 新式交通工具 有轨电车 *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生活 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生活 断发易服 西式食品 花园洋房 社交礼仪 物质生活的变化 社会风俗的变化 婚丧嫁娶 尤其是大城市、通商口岸 废止缠足 出行工具 有钱人的时尚 水、电、路 等基础设施 的配套 戊戌变法时期的不缠足会 清朝男子辫子的演变: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的法令。 断发易服。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 清代的衣服长袍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成全国的一般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至于汉族妇女的服饰,则和明代差不多。 清代男女服饰 服饰的变迁 清代服饰 长袍马褂 满族妇女一般都穿长度到脚的宽长袍,外面再罩一件像背心的坎肩;坎肩又叫马甲。 清朝服饰 清代皇帝服饰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 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圆领(清朝为圆领)、右衽、黄色,朱色和紫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色的袍遂为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为制度。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称帝,于是龙袍别称黄袍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 。龙数一般为9条 :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龙袍还绣“水脚”( 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 龙袍是古代皇帝参加庆典活动时穿着的礼服。据《苏州府志》卷147记载,在明代万历29年(公元1601年)宦官孙隆到苏州充当税监,督造龙袍。1957年在北京十三陵定陵发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用缂丝制成的龙袍。因龙袍上绣纹以龙为主,故此得名。 龙袍 凤袍 清朝花盆底女鞋 一般约高3~6厘米 民国时期的服装 民国初期,男服仍如清代之旧,后受西方国家的影响,穿起了时髦的西装 。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西装虽已在中国落地生根,但国人也开始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 民国服饰中山装 身着“中山装”的孙中山先生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 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 该服裝的政治含义:四个口袋, 表示“国之四维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