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生物学.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糖生物学.doc

1糖生物学科学家把研究生物体内多糖的科学叫做“糖生物学”,也有人沿袭“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概念把这们学科叫做“糖原组学”。糖生物学这一个名词的提出是在1988年。牛津大学德威克教授在当年的《生化年评》中撰写了以“糖生物学”为题的综述,这标志了糖生物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研究对象糖生物学(glycobiology)是研究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化学,生物合成及生物功能的科学蛋白质、核酸和多糖是构成生命的三类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问题。糖类的研究一度被人遗忘,只有少数科学家在苦苦探索着糖类的奥秘,糖类研究成了生命科学中的灰姑娘。然而,随着蛋白质和核酸(主要是基因的研究)中更多的奥秘被人类知晓,糖类的重要性也浮出水面,成为了医学研究的“甜蜜之点”,糖类研究这个“灰姑娘”等来了属于她自己的马车。科学家认为,糖类的研究将像一个人见人爱的“甜苹果”一样,获得更多科学家的青睐,将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新热点。2糖生物学的崛起科学家把研究生物体内多糖的科学叫做“糖生物学”,也有人沿袭“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概念把这们学科叫做“糖原组学”。糖生物学这一个名词的提出是在1988年。牛津大学德威克教授在当年的《生化年评》中撰写了以“糖生物学”为题的综述,这标志了糖生物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1]同一年牛津大学研制成功了N-糖链的结构分析仪,而且将它商品化。将糖生物学推向生命科学前沿的重大事件发生于1990年。有3家实验室几乎同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白血球粘附分子1(ELAM-1),后来改名为E-选凝素(E-selectin)。这一位于内皮细胞表面的分子能识别白血球表面的四糖Sia-LeX。当组织受到损伤时,白血球和内皮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受损组织,以便杀灭入侵的异物。然而,过多白血球的进入则可能导致炎症的产生。这一发现首次阐明了炎症过程有糖类和相关的糖结合蛋白参与。更令人吃惊的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癌细胞可能借助了类似于上述的机制穿过血管,进而导致癌症的转移。紧接着又出现了以这一基础研究的成果为依据的开发和生产抗炎和抗肿瘤药物的热潮。[1]3攻克疾病的“甜苹果”各国的医学研究人员正研究糖是如何影响帕金森氏病、早老性痴呆症和像艾滋病那样的传染病的发展。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复合物表面糖链结构的改变和很多疾病的发生是相伴随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为了能进入细胞内,首先必须和细胞表面的糖类结合。最常见的流感病毒的感染就是它先和宿主细胞表面的带有唾液酸的糖链结合。一些病原体还能分泌一些外毒素作为攻击宿主的武器,如霍乱毒素、白喉毒素等。在植物中也有类似的毒素,如蓖麻毒素。这些毒素也能和糖脂或糖蛋白表面的糖链结合,然后转运进入细胞,并干扰细胞内的不同类型的生化反应。1975年,美国科学家米勒斯汀等人创建了单克隆抗体技术,不仅对免疫学研究作出了众多贡献,而且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糖链的检测和鉴定,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1985年,美国科学家费兹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确认,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糖链可以对抗癌症。目前,科学家用单克隆体技术确认糖链可抵抗的疾病还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红斑狼疮等。[2]4抗病糖药物来源抵抗疾病的糖药物来源很广,其中大多数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例如多糖类的糖苷类。这和当前回归自然的潮流相一致,而且可以和开发中草药相结合。由于多数以糖类为基础的药物的作用位点是在细胞表面,这类药物对整个细胞和机体的干扰,比进入细胞内的药物要小得多。科学家认为,糖类药物是副反应相对较小的药物之一。它们不仅可以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也可作为保健食品。这些以糖类为基础的药物,不仅可用于人类,还可以用作农药,比起传统的化学农药来,以糖类为基础的生化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更小。[2]5研究的重要性糖生物学之所以落后于基因和蛋白质的研究,在于以前研究人员缺乏研究糖类分子的有效工具,以及糖分子本身的复杂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糖原生物学家萨西赛克哈兰说:“目前我们尚未破译其密码,我们仅处于揭示糖奥秘的初始阶段”。21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焦点是对多细胞生物的高层次生命现象的解释,因此,对生物体内细胞识别和调控过程的信息分子——糖类的研究是必不可缺的。[2]6各国的研究进展1989年,日本创刊了《糖科学与糖工程动态》杂志。同年,日本政府科学技术厅提出关于“糖工程基础与应用研究推进战略”的咨询,经过专家评议后成为详尽的战略方案,于1991年由科学技术厅、厚生省、农林水产省和通商产业省联合实施“糖工程前沿计划”,总投资百亿日元,为期15年。该计划包括:糖工程和糖生物学。后者又分为糖分子生物学、糖细胞生物学。同时,成立了“糖工程研究协议会”作为协调机构。这协议会编辑出版了专著《糖工程学》。 美国能源部于1986年资助佐治亚大学创建了复合糖类研究中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