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梳理背诵版2016.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梳理背诵版2016

2016年初中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 一、生物与环境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化,说明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①对环境的适应。(骆驼体温升到46摄氏底时出汗,这是它对荒漠缺水的适应。)②对环境的影响。(蚯蚓使土壤疏松,肥力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②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 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竞争关系,还有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3(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生态系统 生产者 植物 :能够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细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植物和动物组成的,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3 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绿色水库)、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海平面向上10千米高度,向下10千米深度。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1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如:草→兔→狼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的生物。 5.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因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容易平衡。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分析:食物链草→鼠→狐,若大量捕杀狐,则鼠的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说明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氧化碳过多导致温室,二氧化硫过多导致酸雨。 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一定根据所给的材料来组织答案。 实验时,一般保持原有状态的组叫对照组,人为改变条件的组叫实验组(如为了探究低温时种子能否萌发,放入冰箱中的一组就是实验组。)对照实验:是指实验中除这个研究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目的:保证变量唯一,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三、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重点)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目镜:放大物像。(5╳、10╳、15╳)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物镜:放大物像。(10╳、40╳、60╳)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左眼向目镜里观察,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顺时针转动粗准将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看清物像后,再略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成反比(倍数越高,视野越暗,看到的实物范围越小)。 例如:与高倍显微镜相比,使用低倍显微镜时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③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与所看到的细胞数量成正比。 例如: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2个。 ④物像与实像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⑤显微镜视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