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社交网络隐控制功能的可用性研究
我国社交网络隐私控制功能的可用性研究 摘 要:针对社交网络(sns)存在的隐私信息泄露问题,通过实例对我国社交网络隐私控制功能的可用性进行研究。从用户的角度,通过实验和访谈对人人网和朋友网的隐私控制功能进行可用性测试和对比分析,发现朋友网隐私控制功能的总体可用性比人人网稍好,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均存在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人人网需改进其隐私控制功能的集中式导航方式和集中的隐私设置界面;而朋友网则应改进其隐私控制功能的分散式导航方式和黑名单的设置功能。 关键词:社交网络;隐私控制;可用性;测试;对比研究 study on usability of privacy control functions in domestic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shen hongzhou*, zong qianjin, yuan qinjian, zhu qinghua (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china ) abstract: concerning the privacy disclosure in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sns), the usability of the privacy control in domestic sns was studied. from the users point of view, with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 and interview, usability testing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privacy control in renren and pengyou were handl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rivacy control in pengyou is better than that in renren,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ites. both of them need some improvements. renren needs to improve its centralized navigation of privacy control and the centralized privacy setting interface. pengyou should improve its decentralized navigation of privacy control and the blacklist function. key word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sns); privacy control; usability; testing; comparative study 0 引言 因特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sns)的出现,使得人们在因特网上的生活和现实中的生活越来越接近。出于各种在线社交目的,人们在社交网络上提供了许多真实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资料、教育和工作经历、联系方式、照片、言论和在线活动等[1]。由于社交网络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连通性等特点,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更容易被窥探、收集和非法利用,用户因此遭受的损失和伤害也更大。很大部分的社交网络用户是刚成年的学生,甚至是未成年人,隐私信息的泄露将会给这部分用户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2]。因此,社交网络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问题成为学术界和业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 很多研究者从技术的角度寻找社交网络的用户隐私保护途径。如narendula等[3]认为所有用户信息都存储在一个管理域内可能导致隐私侵害行为更容易发生,他们利用分布式系统,来分散存储用户信息和数据,并明确地提出利用对等计算(peertopeer, p2p)技术实现用户个人数据的存取。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社交网络的隐私控制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更应该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从用户心理和行为的角度展开研究,从而为解决社交网络的隐私保护问题提供建议。如debatin等[4]通过对facebook用户的调查研究发现,尽管大部分用户都知道隐私保护,但还是上传了大量的个人数据,用户对于隐私保护松散的态度是由用户网上社交的愉悦性、用户使用模式和一个类似于“第三人效应”的心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