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诗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和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中国古典 诗歌最为繁荣的时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一座高峰。 格律诗 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今体诗),是相对于唐以前的 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和古体诗的区别在于格律的宽严。 相较于古体诗,格律诗对于格律的要求十分严格,具体 说来: “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有定韵,韵有定位” 元曲 元曲出现于宋词之后,故而又被称为“词余”。 文学史上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我们只简单介绍元 代散曲。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 是最基本的特征。元散曲具有雅俗共赏、用语直白的特点, 多用俚俗口语。(比如《山坡羊 潼关怀古》),但是也产生 了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比如《天净沙 秋思》)。 明清诗歌 诗歌鉴赏知识储备之意象 4.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表凄凉之音。 如葛胜冲的《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5.梧桐:在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蕴比较丰富,在传说故事中,它往往是品质高洁和爱情忠贞的象征。 如《孔雀东南飞》中写到的: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此外,因为梧桐遇秋先陨,所以容易引起文人的的悲秋之情,所以”梧桐“这一意象也多用来表达孤独失意的情感。 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 动物类 物象类 行为类 意境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 河南师大附中 任志福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一)诗歌的定义。 诗歌是诗、词、曲、赋的总称。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诗言志,歌咏怀”。人的理想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把个人对事物的感情抒发,通过一定文学形式传载便成为诗歌。 (二)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 《诗经》→ 《楚辞》→汉乐府诗→建安诗歌→ 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其中六篇有名无诗,实际上只有305篇,取其整数故又称《诗三百》。《诗经》开创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为十五国风。分别是为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鄘、豳等。“风”是从这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国风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其艺术成就也较“雅”“颂”要高。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崛起的另一座文学高峰。《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楚辞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作为诗歌体裁,楚辞“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十分浓重的楚国地方色彩。 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屈原在吸收借鉴楚地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创造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大量的楚辞中的伟大篇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后世的宋玉等人也仿照这种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些具有浓郁的楚地风情的诗歌,被统称为楚辞。 《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而《诗经》和《楚辞》分别代表着中原文化的典雅厚重和楚文化的绚丽烂漫。所以,《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的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