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血清尿脑脊液等)电泳新技术与临床应用.doc

1蛋白(血清尿脑脊液等)电泳新技术与临床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蛋白(血清尿脑脊液等)电泳新技术与临床应用

蛋白(血清、尿、脑脊液等)电泳新技术与临床应用 朱立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4 自从1937年瑞典科学家Tiselius教授利用U型管建立了移界电泳并用以分离血清蛋白,而且获得很好的电泳分析效果以来,电泳技术已使与各种体液蛋白质(如血清/血浆、尿、脑脊液等)的研究得到极好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各种新的电泳技术的出现,各种电泳分析仪器与装置的问世,并被引入临床实验室,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血浆)蛋白是由来源不同、功能各异的许多蛋白混合组成,可通过蛋白电泳将其分类,并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和临床疗效观察。 1.1 血清蛋白电泳的方法 1.1.1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醋酸纤维素薄膜对蛋白质样品吸附性小,几乎能完全消除纸电泳中出现的拖尾现象,且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加样体积少至0.1μl、仅含5μg的蛋白质可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因此特别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目前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除采用手工方法外,意大利Interlab公司生产了Microtech全自动电泳系统。将常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工作全部自动化,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1.1.2 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是由琼脂分离制备的链状多糖。许多琼脂糖链依氢键及其它力的作用使其互相盘绕形成绳状琼脂糖束,构成大网孔型凝胶。因此该凝胶适合于蛋白质、免疫复合物、核酸与核蛋白的分离、鉴定及纯化。常用于血清蛋白质、LDH、CK等同工酶的检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自动化检测方法多采用固相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最常用的仪器是美国Helena公司和法国Sebia公司的自动电泳仪。产品化的琼脂糖凝胶板包含了电泳缓冲系统,检测极为方便。分辨率高,速度快,无拖尾现象,灵敏度和重复性都很好。 1.2 电泳结果 血清蛋白电泳时,由于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在同一pH下所带电荷量多少有差异,因而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在载体上可将蛋白质从正极到负极分离为A1b、α1、α2、β、γ球蛋白5个区带,有时还可见到前白蛋白区带,β区带又可分为β1、β2区带。从阳极到阴极,电泳区带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前白蛋白区:前白蛋白(Pre A) 白蛋白区:白蛋白(Alb) αα1脂蛋白(α1LP)α1酸性糖蛋白(α1-AG)、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1抗糜蛋白酶(α1-AC)、C1脂酶抑制物(C1 Inh) α1-α2 球蛋白区:GC糖蛋白(GC)Cer) αα2巨球蛋白(α2M)Che)Hpt)α2脂蛋白(α2LP)β1球蛋白区: β脂蛋白(βLP)、运铁血红素(HPX)Tf)C反应蛋白(CRP) βFibr)III(AT-III)、纤溶酶原(PI)B(FB)、 补体C1q、C1r、C1s、C3、C4、C5 γ球蛋白区:免疫球蛋白IgA、IgD、IgE、IgG、IgM 1.3 电泳中重要的蛋白质 1.3.1 前白蛋白 由肝细胞合成,与白蛋白抗原性一致,分子量小,电荷量大,移动速度最快。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前白蛋白带。可与甲状腺素结合称甲状腺素结合性前白蛋白;也可与维生素A结合蛋白络合,起运输维生素A作用。降低见于严重肝病,营养不良。 1.3.2 白蛋白 由肝细胞合成,占总蛋白60%左右。降低见于生成减少(肝病)、丢失过多(肾病)、球蛋白合成增加(见后)。 1.3.3 α1抗胰蛋白酶 血清中有许多蛋白酶,他们由肝细胞合成或由损伤的细胞及感染的生物病原体释放。这类酶统称为胰蛋白酶类酶。同样机体为对抗其异常作用,血清中还存在抗蛋白酶系统,这些抗酶蛋白90%为位于α1球蛋白区,其余位于α2球蛋白区。主要作用:调节内源性蛋白水解,维持内环境稳定。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各类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时增高;重症肝病、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降低。 1.3.4 α2巨球蛋白 血清中最大的非免疫球蛋白,维持胶体体渗透压,与蛋白酶共价结合使之失活,并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增加见于肾病综合征、其他肾病、巨球蛋白血症、血色病、肝硬化、口服避孕药。 1.3.5 结合珠蛋白 为α2球蛋白主要成分,肝脏合成,与血红蛋白结合。血管内溶血时迅速降低,同时伴有游离血红蛋白升高;急性时相反应时升高。 1.3.6 铜蓝蛋白 位于α2球蛋白区,肝脏合成,为铜氧化酶,血清中90%铜与之结合。肝豆状核变性时水平下降,伴有尿液和肝活检铜增加。 1.3.7 转铁蛋白 为主要的β球蛋白,肝脏合成,在组织间转送铁。缺铁性贫血、肝细胞坏死时升高;肾病、肝硬化、溶血性贫血、慢性感染、白血病、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