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 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张秋菊 主讲 2.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1)个人品德离不开社会道德,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 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个人品德的发展 3)个体的品德也会反作用于社会道德状况??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关于品德心理结构的不同观点 二因素说: 包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两个因素。 三因素说:除了知、行外,还包括道德情感。 四因素说:认为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即知 、情、意、行四个方面组成。 五因素说:在四因素基础上应增加一个道德信念因素,它与四因素说无本质区别。 2.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3.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 1)整体性与个体性 2)即时性与共时性 3)稳定性与可变性 4.认知主义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对道德品质心理结构的不同看法 二、品德形成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研究 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取了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 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 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 下面就是皮亚杰在研究中所用的一个对偶故事: A .有一个小女孩叫玛丽,她想使母亲高兴,于是便替母亲裁布。但是,因为她还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子,结果将她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大洞。 ?B .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孩在她母亲外出时拿剪子玩,因为她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子,结果将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小洞。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了两个问题 ( 1 )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 2 )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 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⑴自我中心阶段(2—5岁) ⑵权威阶段(6—8岁) ⑶可逆阶段(8—10岁) ⑷公正阶段(11—12岁) 理论的启示: 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而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注意培养同伴间的合作,注意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不应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在儿童犯错误时要使儿童了解为什么这样做不好,发展儿童的道德认识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他以道德判断的发展代表道德认识的发展,进而代表品德发展的水平。 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一位妇女的了一种特殊的癌症,濒临死亡。医生告诉他的丈夫汉斯,本镇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挽救他的妻子。这种药的成本非常昂贵,但药剂师还要以高出成本十倍的价格出售, 汉斯竭尽全力只借到 所需一半,他恳求药剂师便宜一些把药卖给他,或者延期付款。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赚钱’,汉斯在绝望中铤而走险,晚上撬开药库偷走了药。” “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法官应不应该判他的罪?为什么?”、“汉斯如果不爱他的妻子,他会为她去偷吗?为什么?”、“如果病危这是一个陌生人,汉撕会为她去偷药吗?为什么?”、“汉斯偷要是犯法的,那么他在道德上错了吗?为什么?”…… 1.前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包括 :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 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 包括 : 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止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包括: 1)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 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发展有以下特征 1) 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 2) 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 3) 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 4) 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理论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研究告诉我们,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的多。按照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当人们面对那些以前从未碰到过的复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