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的话语霸权.doc

高考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的话语霸权.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的话语霸权

高考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的话语霸权 2009-12-08 23:07:39 转载▼ 标签: 语文 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 话语霸权 争鸣 转帖 教育 分类: 文章面前,读者平等;阅读,本应是读者与文章(包括作者)之间的交流;读者(包括命题人)对一篇文章的理解有时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是三个常识。但现在,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参考答案”却在很大程度上无视这些常识,以命题人一人之理解(甚至是误解!)“逼迫”每一个考生就范,带有强烈的“话语霸权”意味。   所谓的“参考”,实则是不可改变的“标准”,因为“顺我者得分,不顺我者零分”。看似宽容温柔的“意思对即可”,也不过是一个苍白的幌子而已,因为这“意思”必须是参考答案中列出的“意思”,而并不涉及这“意思”的正确与否。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给了我们最好的说明。   文章题为《彩色的荒漠》,其写法是熟悉的,内容是浅显的,主旨是简单的。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沙漠中,劳动者却凭借智慧、勇气、信念以及大无畏的精神,修成了路,建成了气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崇敬之情。但“参考答案”却让人窒息。   一、文章写了什么,“我”说了算   第一题第一问:“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分值1分。答案两点,且都对才可得这1分。)   答案中“环境恶劣”、“色彩单调”这两点并不能完全概括原文,因文中还有“茫茫”、“开阔”等特点,故此题答案要点可“参考”为“开阔、恶劣、单调”。且题干应换为“请概括第一段所写戈壁滩的特点”,这样,问题与答案才可自然统一。   二、常识错误,“我”让你目瞪口呆   第一题第二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分值3分,答案三点。)   我们先不谈“这样写”这一模糊的说法给考生带来的困惑,而只是强调两个答案中出现的常识性错误。   其一:“为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所谓的“伏笔”,无非是前文为后文埋下线索,其效果是,读者对文中的某个内容初看似出人意料,再思则又在情理之中。试问,恶劣单调的环境又怎么能为劳动者的贡献埋下伏笔?!其实是“反衬”而已。   其二:“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先抑后扬”,只能针对同一对象的感情而言。本要表达对它的赞美喜爱之情,却偏要在开头写对它憎恶怨恨之情,冰心的《一日的春光》、杨朔的《荔枝蜜》均为典型例子。而该段写的对象是“戈壁滩”,下文赞美的却是劳动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根本就没有这个“用意”。   三、“我”幼稚,“我”怕谁   试题:“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的含意。(分值2分)   语境强调的是胡杨林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的精神,文中还直接写道:(胡杨林)“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所考查的句子正承此而来,其意无非是希望人类也能够拥有像胡杨林一样的顽强精神。但参考答案却幼稚地不可思议地解释为:“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林,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这样的答案,连原句的基本结构都没有理解!   四、牵强附会,其奈“我”何   试题:“作者为什么说,在他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分值6分,三点答案,每点2分。)   首先这个问题的问法有问题,由“参考答案”可知,命题人实际上是想问作者为何要着力写到这种“红色”。这并非吹毛求疵。因为若按照现在的问题,“参考答案”中的两点(一是表达了作者的赞颂和敬仰,二是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个要点:“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的旗帜,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实在是主观臆断,凭空想象。摘引原文如下:   “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着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   两个“如”,一个“似”,揭示了“红色”的特点,“朝霞”、“春花”重在美丽、富有生命力、激情;而“共和国飘扬的旗帜”,则象征着奋斗、拼搏、牺牲等精神。结合原文,也正是这种精神让石油工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创造了奇迹。而命题人却无视文本实际,生硬而主观地误解为“寄托作者的爱国之情”。   另“红帽、红衣、红裤”竟然有如“朝霞、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明显不搭配。其实原文如下:“红帽、红衣、红裤,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红色,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灿烂着这一片沙漠。”而命题人不慎删减成了病句。   五、“想象”是方法!你“想象”去吧   试题为:作者用哪些方法来写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分值8分:手法2分,感情6分。)   关于“方法”,命题人答了四种,且明确答对两种得1分。但离奇的是其中的一种竟是“想象”!那照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