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东仕宦家族及其文化.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山东仕宦家族及其文化

清代山东仕宦家族及其文化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朱亚非   热心公益,重视文化   清代仕宦家族在山东有百余家,如诸城刘氏先后出了11位进士;日照丁氏出了20余位举人;无棣吴氏5人中进士,5人担任封疆大吏;滨州杜氏连续八代中进士;福山王氏共出了27位进士、37位举人。一些家族出现了父子同朝进士、祖孙进士,甚至父子3人均为翰林、同朝为官的佳话。和当时其他地区的仕宦家族一样,山东仕宦家族与清朝上层政治、基层社会和思想文化关系密切。   这些家族数代入仕为高官,祖孙几代或父子、兄弟同朝为一二品大员,官至大学士、尚书、侍郎、总督、巡抚等,对中央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王士祯、刘统勋、刘墉、冯博、杜受田、孙玉庭等,都是备受皇帝信任和倚重的股肱大员,对于当时朝廷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官员升降与任免都有影响。这些家族通过联姻、师生、同门等形式结合在一起,在政治上形成一支重要力量。   这些家族在地方上也有强大影响力,对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作用重大。他们的代表人物长年在朝廷为官,但能心系故里,关心家乡公益事业,并且依靠财力提高家族的威望。大灾之年,多能广散家财,赈济灾民;战乱之时,又能团聚乡邻,武装自保;平时组织兴修水利,推广先进农耕技术,兴办学校及慈善机构,在广维人缘、赢得民心的同时,也为其家族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作为科举入仕的官员,他们熟知儒学经典,重视对文化典籍的收藏、整理和传播。清代山东出现了众多在诗文上有成就的大家族,如临朐冯氏、临邑邢氏、无棣吴氏等。族中官员无论是为官任上,还是隐居乡梓,都十分重视文化。为官地方,他们通过游历考察,将各地风土人情用笔记、诗歌等方式记录下来;归隐乡野,他们协助地方官编写方志,修缮家谱族谱,并通过碑记、札记等形式弘扬文化。   读书起家,教育兴族   清代仕宦家族重视子女教育和家学、家风传承,立有各种家规家训来鞭策晚辈,通过教育保证家族长期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山东仕宦家族传承下来的家族文化,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宽厚,重原则,讲义气;为官清廉,忠君爱国,体恤百姓;经商重诚信,先义后利。   如诸城刘氏家族的刘统勋尽管位高权重,但始终保持清廉本色,从不接受下级贿赂,对于贪赃枉法的高官敢于严查,并果断将其绳之以法。其子刘墉也以正直清廉著称,尽管仕途多有起伏,但不畏权势、敢于直言的本性从没改变,成为后来家喻户晓的清官。这些家族的一些代表人物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原则,敢于讲真话,不计较个人得失。又如,无棣吴氏大族的吴自肃在地方官任上,冒着被罢官甚至杀头的危险,两次救下被诬为盗的大批无辜群众,在户部尚书任上也不惧威吓,严惩贪官,康熙帝赞扬他“山东人真好汉”。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礼让为先。如日照丁氏家族丁允元中进士后,前途看好,但因母亲年老多病,不惜辞官回乡照顾,母亲去世后才重入仕途。其弟生活窘困,他把家中的10亩地全部让给弟弟一家,并努力救助族中贫困子弟。丁氏族规还要求族中富裕者需每年出钱米若干,专门接济族中贫寒或遇婚丧之事无力承担者。诸城刘氏家族的刘绪烩,其兄早亡,兄之二子年幼,他不仅承担起抚育侄子的责任,还将族里远亲的孤寡老人接来赡养,深得乡人好评。敬老爱幼、家庭和睦,不但带动家族和睦,同时也有利于地方上形成和谐安定的氛围。   乐善好施,仗义疏财,热心公益。清代山东仕宦家族资产丰厚,其成员官至高位,衣食无忧之余,提倡多做善事,为家族赢得好名声和更大发展空间。如无棣吴氏代表人物吴自肃及吴垣、吴坛兄弟在外为官多年,不断捐出俸禄资助当地建设学校、救助灾民,“虽积逋 拖欠 累累,而轻财好施,廉俸所入,拯济穷困,无少勒惜”。黄县丁氏家族经商致富后,念念不忘周济乡里,做了大量积德行善之事,被乡民誉为“善人之家”,咸丰年间当地政府特赠其“善行成风”匾。每到灾年,莒南庄氏家族主动提供钱粮给当地官府救济灾民,对贫困乡民无偿提供粮食、医药援助,对于无法偿还的债务往往一笔勾销。民国初年,庄氏家族还荣获当时大总统徐世昌所授“乐善好施”之匾。   顺应潮流,“扬弃”留存   清代中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化,一部分大家族走向没落,但也有不少仕宦家族能够顺应历史变革潮流。清末民初,无棣吴氏、日照丁氏、莒南庄氏、临朐冯氏等家族成员纷纷进入新式学堂或出洋留学,通过对近代教育、科技、法律、商业、医药、军事知识的学习,开阔了视野,有些人接受民主思想,积极投身于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经济上,他们也逐渐摆脱依靠土地剥削农民的生活,开始把族中积累的资金投资于工商业中,兴办实业、开矿建厂、扩大商号、开办金融业、发展民族工商业,积极宣传实业救国。这种转型,让一些延续百年以上的大家族在进入民国后仍保持着旺盛活力。其族中一些先进人物,更是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做出贡献。   仕宦家族毕竟是旧时代的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