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新城和皇宫是元世祖忽必烈从元至元三年.doc

元大都新城和皇宫是元世祖忽必烈从元至元三年.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大都新城和皇宫是元世祖忽必烈从元至元三年

元大都新城和皇宫是元世祖忽必烈从元至元三年(1266)起在金亡后中都营建的,至元九年(1272)新皇宫落成。 至元十二年(1275)意大利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都见到忽必烈,回国后写一本游记《马可波罗行记》,对当时的“汉八里”(即元大都)和一些地方作过具体描述。把元代皇宫的豪华壮丽描写得如同人间天上,《马可波罗行记》中有过不少描述:“……大殿宽广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余,房顶之多,可谓奇观。此宫壮丽富瞻,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兰及其他颜色,上涂以釉,光辉灿烂。白色犹如水晶,兰绿则如各种宝石,致使远处亦见此宫之光辉……”。宫顶至高,宫墙及房壁满涂金银,并绘龙、兽、鸟、骑士形象及其他数物于其上。屋顶之天花板亦涂金银及绘画外无他物”。他还提到另一处宫殿:“大汗为其将承袭帝位之子建一别宫,形式大小完全与皇帝无异。俾大汗死后内廷一切礼仪习惯可以延存。 上面两段,根据后来的记载校对,他所记的乃是元大内的大明宫和太液池西部的隆福宫。此外,马可波罗还描绘了“绿山”——即琼华岛。说是“世界最美之树皆聚于此”。说忽必烈“命人以琉璃矿石满盖此山”。还提及山顶有一座大殿,即古代传说中的广寒宫(殿)。 马可波罗是唯一最早记录元大都和皇宫的欧洲人。他的《马可波罗行记》是后来回到欧洲,经他口述由别人记录的。当时引起欧洲读者的强烈反响,教会却认为他是捏造,当他垂死时,神父让他忏悔,要他承认这本行记全是谎话。马可波罗含泪答道:“上帝知道!我所说的连我看到的一半还不到哩!” 《马可波罗行记》是追记的,当中也不免有含混之处,只能说基本真实。中国记述元代皇宫的著述不多。元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是根据元《经籍·大典》所抄录,记载了元代中叶宫室制度。另有明初肖洵所写的《故宫遗录》。肖洵是明洪武朝的工部郎中,亲自到过元故宫。因此《故宫遗录》是关于元故宫最完整的著述。从他所述可看出元故宫的布置大体是以琼华岛为中心,东面是大内(大明宫),西部偏南是隆福宫(太子居住之地);西部偏北是兴圣宫。这三处建筑群座落在离琼华岛的同一半径的三面,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故宫遗录》中所描述的元代宫殿确乎豪华壮丽,御苑似传说中的“蓬莱仙山”,宫殿像“天宫仙阙”,虽天上之清都、海上之蓬瀛,尤不足以喻其境也……”。 在一些记载中说是在明建国初便把这样的宫殿拆毁了。流传的说法也如此。这种记载及说法的根据是《故宫遗录》中的两篇序言:一为吴伯节序,说肖洵“奉命随大臣至北平毁元旧都”;一为赵琦美序,说“洪武元年灭元,命大臣毁元氏宫殿”。如果仔细分析并参阅其他记载,便可以发现这些说法有不少地方值得怀疑。分析如下: 1《故宫遗录》诚然是一篇关于元故宫比较完整的记录,从它的体例看很像一篇游记。本文中丝毫没有提及拆毁元故宫的事,没有著作年代,也没有自叙和题跋之类的附文。那两篇序是后来别人所写的。而且作者与肖洵都没有直接关系。 2《故宫遗录》第一篇序的作者是吴伯节。是在洪武二十九年,从朋友高叔权处看到肖洵的原稿,只说“革命之初……奉命随大臣至北平毁元旧都”,并没有说毁故宫。第二篇赵序是明万历四十四年所作,和洪武元年已相隔237年,不但元大内早已无存,明皇宫也已完备了。他所说的“……毁元氏宫殿,卢陵工部郎肖洵实从事焉”只是200多年前的传说。 3在明初的《实录》以及其他记载中也没有提到拆毁元故宫的文字。只有“大将军徐达命指挥华云龙经理元故都、新筑城垣,南北取径直长一千八百九十丈”的记载。拆毁宫殿是件大事,不会没有记录。例如元初建上都大安阁而拆毁开封熙春阁的事就有稽可查。徐达“经理元故都”并不是“毁城”而是“建城”。以(元,围城太广,乃减其东、西迤北之半,创包砖甓”,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把元旧大都的北城墙往南移了5里(即现在德胜门和安定门的地方)。当时连南城墙都没有更动。直到永乐十七年全面营建北京都城和皇宫时,才把南城墙(在现今长安街)南移至现在前三门一带。 2楼 “永乐十七年拓北京南城计二千七百余丈”。这样才出现了皇城前千步廊、使皇城大门——承天门(即天安门)座落在长安街正北,而把皇宫从元大内的位置南移。 4《故宫遗录》中所说的琼华岛、兴圣宫和隆福宫,在整个洪武、建文朝(共35年)仍然存在。朱棣被封为燕王以后,就以隆福宫作燕王府。《祖训录》营缮门中特别申述:“凡诸王宫室,并依已定规格起造,不许犯分。燕府因元旧有,若子孙繁盛,小院宫室任从起造”。到建文元年,朱允炆指责朱棣所住的地方“越分”。朱棣上书辩解说, “谓臣府僭侈,过于各府,此皇考所赐,自臣之国以来二十余年,并不曾一毫增损,所以不同各王府者,盖《祖训录》营缮条云,明言燕因元旧,非臣敢僭越也”。也就是说,元隆福宫直到建文元年仍然完好,没有经过改建。至于琼华岛部分更有许多记载证明它没有拆毁。琼华岛上的广寒殿原是忽必烈居住的地方,于万历七年

文档评论(0)

sb9185s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