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古文献学讲义(本科).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研历史-古文献学讲义(本科)

古文献学讲义 古文献学讲义 0 第一章 文献与文献学 5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学 5 一、关于文献学 5 二、古代文献与古文献学 7 1、古人的文献概念 7 2、古文献的种类 8 (1)古籍 8 (2)甲骨金文 11 (3)简牍帛书 12 (4)石刻 12 (5)敦煌吐鲁番文书 13 (6)明清档案 14 三、古文献学 15 第二节 古文献学的历史发展 16 一、先秦秦汉的文献学 16 1、孔子“修六经” 16 2、刘向刘歆父子的文献整理 16 3、郑玄整理群经 18 二、三国至隋唐的文献学 18 1、四部分类目录的产生与确立 18 2、校勘之学的进步 19 3、注释体裁的扩展 20 4、文献辨伪的初兴 20 三、宋元明的文献学 21 1、私家目录的兴起与目录内容的拓展 21 2、校勘之学的日趋成熟 22 3、疑古精神的高涨与辨伪之学的精密 23 4、文献范围的扩展 23 5、文献辑佚与史料考异学的发展 24 6、版本学的萌芽 24 四、清代的文献学 26 1、文献整理和传统图书分类目录的集大成——《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 26 2、校勘之学的发达 27 3、版本之学的兴盛 28 4、辨伪的成熟 29 5、规模空前的辑佚 30 6、清人在古文献学上的贡献 31 五、百年来的文献学 32 1、古文献学理论体系的创立与不断完善 32 2、古文献领域的扩展 33 3、辨伪学的的巨大成就 36 4、校勘学理论的成熟 38 5、古籍版本学研究的系统化 39 6、文献注释的新格局 41 7、古文献的标点和索引 43 8、古文献的数字化 44 (1)台湾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 45 (2)《文渊阁四库全书》及《四部丛刊》电子版 46 (3)中国基本古籍库 47 (4)汉籍全文检索系统 47 (5)国学宝典 48 (6)一切传世文献电脑化资料库 48 第三节 古文献学与相关学科 50 一、古文献学的分支学科 50 1、目录学 50 2、校勘学 51 3、版本学 52 4、辑佚与辨伪 52 5、注释与索引 53 二、古文献学的关联学科 53 1、金石学、简帛(牍)学与敦煌吐鲁番学 53 2、语言学、古代文学与历史学 54 3、其他 54 第二章 文献目录 55 第一节 古籍目录 55 一、《汉书艺文志》的六分法与《四库全书总目》的四分法 55 1、《汉志》的分类 55 2、《四库提要》的分类及其类目简析 56 (1)经部 56 (2)史部 59 (3)子部 66 (4)集部 71 二、四部分类法与新分类法 74 第二节 文献目录类型和内容 75 一、 目录类型 75 1、公藏书目 75 2、私家书目 76 3、史志目录 77 二、目录的内容 78 1、篇目和书目 78 2、书名 78 3、卷(篇)数 79 4、著(撰、作)者 79 5、版本 80 第三章 文献校勘 81 第一节 古籍的错误 81 一、古籍的致误 81 二、古籍的错误类型 82 1、误(讹) 82 (1)形近而误 82 (2)字形的其他错误 83 (3)音同音近而误 84 (4)误改而误 85 2、衍 85 (1)形似而衍 86 (2)因字义同而衍 86 (3)因不明文义而衍 86 (4)注文误入正文而衍 86 (5)因误据他书而衍 87 3、脱 87 (1)因原书缺损而脱 87 (2)因重文而脱 87 (3)因上下文而脱 88 (4)正文误入注文而脱 88 (5)因误删文字而脱 88 4、倒 88 (1)因上下字句关联而倒 89 (2)因错简错叶而倒 89 (3)因不明词义文义乙正而倒 89 (4)因误乙正而倒 90 第二节 校勘学的基本方法——校法四例 90 一、前人的校勘方法与“校法四例”的产生 90 二、底本与对校本 91 三、校法四例 92 1、对校 92 2、本校 93 3、他校 94 4、理校 96 四、从事校勘的基本要求 97 第三节 校勘记 98 一、校记的体裁 98 1、随文 98 2、卷末 99 3、篇末 99 二、校记的撰写 99 1、校记的内容 99 2、校记的体例 99 三、校记的作用 100 第四章 古籍版本 100 第一节 概念术语与工具书 100 一、几个概念 100 1、古籍与古籍版本 100 2、古籍的版本与善本 101 二、常用术语 102 1、刻书系统 102 2、书册形式 102 3、版式 103 三、工具书 103 第二节 版本鉴别 105 一、版本鉴别的依据 105 二、唐五代刻本及其鉴别 106 三、宋(辽、金)刻本及其鉴别 107 1、宋浙本及其鉴别 107 2、宋建本及其鉴别 108 3、宋蜀本及其鉴别 109 4、辽、金刻本及其鉴别 110 四、元刻本及其鉴别 111 1、元浙本及其鉴别 111 2、元建本及其鉴别 11

文档评论(0)

hf916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