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化学-绪论57087.ppt
生 物 化 学 李伟国 电话:1座机电话号码30 Email: weiguoli@mail.ccnu.edu.cn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Biological Chemistry、 Chemistry of Life、 Physiological Chemistry 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 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研究生物大分子 核酸/蛋白 结构功能及其之间的关系,对生物化学过程的调节控制结构与功能 复制、转录、翻译遗传信息 之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技术方法 生物化学是以实验技术为前提的 技术方法的新进展推动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 生物化学的分类 根据对象 人、动物、植物、微生物 根据生物的进化程度 原核生物 Prokaryote) 真核生物 Eukaryote 根据应用目的 医学 药学 生化、营养生化等 四、生物化学的成就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式 1958年,分子遗传的中心法则 1970年,基因工程方法的建立 1981年,发现有催化功能的RNA(Ribozyme) 1985年,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计划 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 1999年,干细胞的研究位列当年科技重大突破 2002年,RNAi荣登重大科技突破榜首 分子遗传的中心法则 基因工程方法的建立 1970年,Temin和Baltimore从鸡肉瘤病毒中发现反转录酶。 Smith和Wilcox在E.coli中发现芽豆类限制性内切酶,由此为基因工程方法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Ribozyme “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计划 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人类基因组测序和作图”计划(简称HGP)。国际合作始于1990年 该计划的核心就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整体上破译人类遗传信息,以使人类能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 HGP的精神是:全球共有,国际合作。即时公布,免费共享。 人类基因组计划顺利完成 2000年6月26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各国科学家,同时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成。 2004年10月2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公布了人类基因组最精确的序列(包含有28.5亿个碱基对),同时澄清人类基因组只有2到2.5万个基因(而不是原来的10万个基因) 这篇文章标志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又迈出了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应用前景 将揭示生命世界的一些重大奥秘,如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等 将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改变21世纪的医学 将大大促进生命科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基因制药工业的发展 克隆羊诞生 1999年干细胞的研究工作位列年度科学技术重大突破首位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又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揭示许多有关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基础理论难题;另一方面可望将其用于创伤修复,神经再生和抗衰老等临床医学研究。 2002年 RNAi荣登重大科技突破榜首 RNA曾被认为是一种缺乏活力的生物分子,但最近一系列发现表明,一种称作小RNA的RNA分子参与着多项细胞控制工作,能够关闭基因或改变它们的表达水平。这一现象称为核糖核酸介入(RNAi),它是体内抵御外在感染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小RNA的这种功能有可能使21世纪的医药研究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我国生物化学发展 五、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化学? 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化学?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既懂化学又懂生物 切入点:样品制备、生物分析等 生物化学是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医学、药学等 我们能做什么? 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化学问题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代谢途径及中间产物 生命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新的方法往往会带来生命科学的飞跃式发展 1989年 S. 奥尔特曼, T.R. 切赫 (美) RNA自身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1993年 K.B. 穆利斯(美) 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M. 史密斯(加拿大) 开创“寡聚核苷酸基定点诱变”法 1997年 P.B.博耶(美)、J.E.沃克尔(英)、J.C.斯科(丹 麦) 发现人体细胞内负责储藏转移能量的离子传输酶 2002年 约翰·芬恩(美)、田中耕一(日) 发明了生物大分 子的质谱分析法 库尔特·维特里希(瑞士) 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2003年 彼得·阿格雷(美)、罗德里克·麦金农(美) 在细胞膜通道方面 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2004年 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以)和 伊尔 温-罗斯(美) 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2006年 罗杰? 科恩伯格 美 阐明了真核细胞转录的具体机理 课程特点及学习与安排 内容多 复杂而繁琐 按生物分子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