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 述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Linnaeus,1758)简称蛲虫(Pinworm)主要寄生在人体回盲部,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较为普遍,其感染率高于成人,大约在40%以上。城市多于农村、儿童多于成人,特别是集体生活的儿童感染最多。 我国古代医书中称之为“蛟”、“短虫”、“蛲”,并对其形态、致病、治疗等有详细记载。 一、形态 (一)成虫 1、外形:细小,虫体中部膨大,尾端尖细,尖细部约占体长的1/3,此为本虫的重要特征。 2、乳白色。 3、大小:雌虫大小为8~13×0.3~0.5mm,雄虫稍小,大小为2~5×0.1~0.2mm。 4、头端结构:头端角皮膨大,形成头翼。虫体两侧角皮向外突出如嵴,称侧翼。口孔位于顶端,周围有三片唇瓣。咽管末端膨大呈球状,称咽管球。 5、雌雄虫区别:雌虫尾端直而尖细,在腹面正中前、中1/3处为阴门,中、后1/3处为肛门。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泄殖腔于尾端腹面,有一交合刺。 (二)虫卵形态 1、外形: 不对称的椭圆形,一侧扁平,另侧稍凸。 2、大小:50~60×20~30μm。 3、颜色: 无色透明。 4、卵壳 较厚,卵壳外有一光滑的蛋白质膜。 5、内容物: 卵内含蝌蚪期胚 三、生活史 三、致病 (一)病因: 1、成虫对宿主的机械损伤。 2、雌虫产卵过程中释放化学物质引起的病理反应,因雌虫在肛周产卵,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瘙痒,搔抓后致继发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1、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症状。 2、蛲虫有时可异位寄生于其它部位,如蛲虫钻入阑尾可引起蛲虫性阑尾炎。 四、实验诊断 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法: 查肛周皮肤,要在清晨便前和洗澡前检查。 2. 检查成虫: 夜间患儿睡后,如果发现睡觉不 安,用手搔抓时可查肛周成虫。 五、流行与防治 (一) 流行 蛲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感染人数不少于5亿。我国蛲虫病分布于30个省(区、市),平均感染率为23.6072%。江苏省感染率(91.861%)最高,贵州省感染率(4.743%)最低。 患者和带虫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通过肛门—手—口直接感染,也可通过人群的间接接触或吸入感染,逆行感染者甚少。 防治根据蛲虫病流行特点,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防为主。 常用药物有:①甲苯达唑 ②阿苯达唑 ③噻嘧啶 ④外用药 钩虫(hookworm)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Dubini,1843)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 Stiles,1902) 一、形态 1.? 成虫 (1)? 虫体细长, 前端口囊内有两对钩齿或一对板齿。 (2)? 咽管细长,后端膨大,管壁肌肉发达,有唧筒样作用。 (3)? 头腺一对,分泌抗凝素,阻止血液凝固。 (4) 雄虫未端膨大,由角皮向后延伸形成膜质交合伞。 两种钩虫成虫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体态 前端与尾端均向背侧弯曲 前端向背侧弯曲,尾端向腹侧 呈“C”形弯曲, 呈“S”形 口囊 两对钩齿 一对半月形板齿 背辐肋 远端二分三 基部二分二 交合伞 近圆形, 扁圆,似扇形 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呈倒钩状,被包裹于另一刺的 凹槽内 阴门 位于体中部略后 位于体中部略前 2.虫卵 3. 钩蚴 二、生活史 二种钩虫生活史相似 特点 1.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3.感染阶段:丝状蚴; 经口感染 感染方式:经皮肤感染; 其它 经口腔食管粘膜入血管 4.幼虫在人体内经肺移行 经胎盘 5.婴幼儿钩虫感染方式 经皮肤感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