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翼简介
十翼 《十翼》即《易传》,是对《易经》(《周易》)的注释,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易传确为孔子所作,孔子弟子所述.自孔子传授《易经》,六传至田何。
孔子传授《易经》给鲁国人商翟子木,子木传授给鲁国人桥庇(疵)子庸,子庸传授给江东的□臂子弓(弘),子弓(弘)传授给燕国人周□子家,子家传授给东武人(淳于)孙虞(光羽)子乘,子乘传授给田何。秦朝时,焚书禁学,但是因《易经》是卜筮类书籍,不在焚烧之列,所以《易经》传授不断。汉朝建立后,田何跟随齐国田氏各族迁徒到杜陵,号称“杜田生”,招收弟子传授《易经》。弟子有王同子中、周王孙、丁宽、服生,王周传授《易经》给杨何、即墨成、孟但、周霸、衡胡、主文偃,杨何又传授《易经》经司马谈。丁宽,梁地人。起初,梁地人项生向田何学习《易经》,当时丁宽是项生的侍从人。丁宽学习《易经》思维敏捷,读书精细,聪明超过项生,于是也成为田何的学生。丁宽向田何学习《易经》毕业,从杜陵去洛阳又向周王孙学习《易经》的《周氏传》,发掘《易经》古义,作《易说》。丁宽传授《易经》给田王孙,田王孙又传授《易经》给施□、孟喜和梁丘贺。于是田何以下《易经》出现了施氏、孟氏和梁丘氏三个学派。田氏易学派为《易经》各学派所尊,《汉书·艺文志》列其著述有《易传周氏》、《易传丁氏》。
附_马王堆汉墓中帛书《周易》考:
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六十四卦经文,及其另外的传文《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及《昭力》诸篇,经过二十余年的整理校勘,近年始陆续发表出来。因为这是一批未经后人任何改动的汉初隶写今文资料,特别是它的经文六十四卦卦爻辞基本完整,这为研究《周易》古经本旨及汉代经学史上的今、古文学,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假如帛书经文与传文为同时抄成的话,则其抄写的年代基本可界定在汉高祖至吕后执政的二十余年间。
首先,这批帛书出土于马王堆三号汉墓。据考,马王堆三号汉墓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故帛《易》的抄写年代不会晚于汉文帝十二年。
其次,今本师卦上六爻“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其“开国承家”帛本作“启国承家”,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之《周易》经文(以下简称“竹书”)作“启邦丞 ”。今、帛本作“开国”“启国”而竹书作“启邦”,由《象》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可证《象》作者所见《易》本作“邦”而不作“国”。帛本改“邦”为“国”,疑为避汉高祖刘邦之名讳也。据此,帛《易》的抄写年代应在汉高祖时或其后。
第三,今本《系辞》“易有太极”,帛本作“易有大恒”。帛本《系辞》之“易有大恒”,是不避文帝刘恒之名讳。故帛《易》当抄写于文帝之前。而今本《系辞》及《彖》《象》等今本《易传》其他主要篇章,似当基本修订完备于汉武帝立五经博士时或稍后。因由帛本《系辞》与今本《系辞》对比而考之,知今本《系辞》较之帛本在文字上作了一些补充与修订。但若仔细考察这些修订文字,很显然是在帛本原文的基础上做出的。此外,从上述避讳的角度也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今本改“大恒”为“太极”、改“启国”为“开国”以避文、景二帝之名讳,显然其抄写时间应在文、景之后也。再结合帛本《系辞》之“易有大恒”与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篇中“恒先”之义考之,当以帛本作“大恒”为确,“太极”当由“大恒”而来。可以认定,今本“十翼”之文,是在帛《易》基础上修订完备而成,其时间大致在文、景之后的武帝时期,即武帝立五经博士时或之后。
可以这样设想:因为武帝设了《易》学博士,博士所用之《易》本经传,即是代表官方的正本。因此,武帝时对田何所传之今文本经传,必须在文字上作统一的修正与增订。此一工作疑在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时期。
《汉书·楚元王传》载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说:“先师皆起于建元之间。当此之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博士集而读之。故诏书称曰:‘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等。恐怕就是在“博士集而读之”时,对传文作了统一的删削、补充与修饰。这就是今本《系辞》何以与帛本有异的原因。如前所述,马王堆帛本《易》的最最可贵处,是它尘埋两千余年,原封不动地保留了汉初隶写今文《易》原貌。经过考辨认定,此隶字《易》本,正是汉初田何所传之今文《易》本。
首先,以时间考之,如前所述,帛本写定于汉初,而田何为汉初唯一传《易》之人。《汉书·艺文志》说:“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