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苦斋记 刘 基 乐 境: 物: 人: 理 可炼品性 可利世人 可悦身心 趣 情 乐于乐,乐为苦; 乐于苦,苦为乐。 章溢(1314——1369),明初大臣,字三益,号匡山居士,浙江龙泉人。元末组织地主武装,助元将石抹宜孙,镇压农民起义军。以功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辞不赴,退隐匡山。朱元璋取处州后,与刘基、宋濂、叶琛同被聘请重用。授营田司佥事,巡行江东、两淮等地,按田定租,民以为便。继为湖广按察佥事,兴办屯田。后调往浙东,使其子存道率旧部助李文忠取福建。官至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朝末年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弃官隐居。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起义军。又著《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暴政。元至正二十年(1360),到应天(治今江苏省南京市),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并为其筹划用兵次第,参与机要,辅佐平定天下。朱元璋称帝,把他比为诸葛亮。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诸大典制,均参与议定。洪武三年(1370),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次年辞官。他性刚嫉恶,与淮西诸功臣不合,终为胡惟庸所陷,忧愤成疾而死。一说被胡惟庸遣医毒死。谥文成。他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兵法。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 中国的文人在写作之余多有为自己的书斋命名的雅趣。这些书斋的名字,有的反映了作者的志向,有的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让人不禁大开眼界,涉之成趣。 书斋雅趣: 老学庵: 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饮冰室: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绿林书屋: 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来反击反动文人对他的诬蔑。 名号志趣: 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 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典型的文人情趣; 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六如”,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极情绪的抒发; …… 兰亭雅集,“流觞曲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桃花园宴游,“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赤壁泛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湖心亭赏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日常生活: 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德】海德格尔 鲜活! 文无定格,贵在 这些古代最优秀的歌者,他们歌唱人的自然生命,赞美尘世的感性生活,向往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人与大自然融合一体。在他们营造的这片艺术天地中,人类天性获得了尊严,沉思、幻想、梦幻、回忆被赋予了价值,人间的爱情、亲情与友情被看作是最值得珍视的东西,宁静淡泊而富于浪漫情调的生活被看作是最理想的生活,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对人们发出微笑,花鸟虫鱼的动植物世界也变得和人息息相通,……这是一片温暖的天地,足以慰藉人的心灵,这是一片绿色的空间,足以让人诗意栖居! 一、苦斋的所属、格局、位置、环境 二、写苦斋周围的植物,突出“物性之苦” 三、写建斋的缘由、苦斋主人的生活乐趣 四、论述“苦与乐可以相互依托、转化” 五、收束全文,写明作记的原因 ①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②今夫(fú)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tú liǎo)之味,身不历农亩(mǔ)之劳,寝必重(chóng)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yú)隶,是人之所谓乐也,③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yù)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lì),籍(jiè)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diào) ,虽欲效野夫贱隶,跼(jú)跳窜(cuàn)伏,偷性命于榛(zhēn)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yé)?④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