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意义.徐建顺.打印.doc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音意义.徐建顺.打印.doc

声 音 的 意 义     徐健顺一、汉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 二、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三、关于任意性原则的讨论 四、汉语语音是有意义的 五、汉诗文的读法 六、汉诗文的意义是音义与字义之和七、汉诗文的声音意义——押韵 七、汉诗文的声音意义——声调 八、汉诗文的声音意义——平仄 九、汉诗文的声音意义——虚字 十、汉诗文的声音意义——文体十一、汉诗文声音的功能——诗教 十二、汉诗文声音的功能——乐教 声音的意义                     徐健顺 百年以来,中国学界引进西方理论,研究、阐释、传承汉诗文,取得了很多新见解新成果,但是,也形成了一些不太正确的研究定势,比如,不重视声音的意义。因为西方理论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印欧语系基本上是重音语言,有重音没声调,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声调没重音。语言的巨大反差,造成了西方理论在解释汉诗文的声音意义方面苍白无力,所以中国学界近百年来形成了忽略、回避、放弃声音研究的习惯。实际上,汉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离开了声音的阐释,对汉诗文的理解是很难准确、深入的。本文即在作者多年采录研究吟诵的基础上,希望对汉诗文的声音的意义,做一次初步的研究探索。 一、汉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 1931年2月20日,鲁迅悲愤于 “左联”五青年被害,在上海租界逃避追捕的夜里,写下了名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其中有这样一段: 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首诗即是鲁迅的名作七律《无题》。第三联“觅小诗”,就是要作诗的意思。如果是寻觅一首前人的诗,那又何必“写”呢?所以,鲁迅是说,他因朋辈之死而愤怒,要作诗了。那么鲁迅是怎么作诗的呢?——“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他是先“吟”后“录”的!先在院子里徘徊、吟咏,创作、修改,等到感觉满意了,才去找纸笔记录下来。这就是“积习”!这不是鲁迅一个人的“积习”,而是自先秦以来,所有文人们的“积习”。 《红楼梦》里有一回写黛玉教香菱作诗,那一回的回目是:“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为什么呢?因为诗是吟成的。 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第十八回) 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第三十八回) 谁知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人都已吟成,各自写了出来。(第四十回) 很明显,“吟”就是“作”,“作”就是“吟”。诗吟成以后,才“提笔写出”。 写毕,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第十八回) 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因一时之偶兴,每成千古之佳谈。(第三十七回) 还记得咱们初结“海棠社”的时候,大家吟诗做东道,那时候何等热闹?(第八十一回) “吟诗”,是整个诗歌创作过程的代称。“海棠社”是创作诗歌的社团,不是诵读诗歌的社团,所以“吟诗”就是指创作诗歌,“吟社”就是创作诗歌的社团。这个涵义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还有引申义,比如诗人也叫“吟家”,称呼别的诗人为“吟友”等等。 类似的记载,在古代文献中俯拾即是。汉诗,基本上都是先吟后录的。以前有所谓“口占”,指随口吟出,不加修改。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诗都是“口占”而不是“笔占”的。只不过很多诗还要修改,而修改也是吟的,所谓“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诗句)啊。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本来就是一种声音。“登高而赋”、“赋诗言志”,诗歌本来就是声音的创作。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 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永明体诗歌追求的就是声音之美。这种美并不是在纸面上看字和字应该怎么组合,而是用吟咏的声音尝试出来的,所以魏晋以降,吟咏之风大盛。 唐诗是吟出来的!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吟”与“作”互文。杜甫:“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是指自己作诗;“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馀”,则说的更清楚。白居易:“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此处明确说《长恨歌》是“歌咏” ,又说张籍作诗“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方干:“吟成五字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