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增加奶量和再泌乳的方法(1)有效方法 3)保持心情愉快 合理休息----母亲得到鼓励和支持,告诉母亲能够再泌乳或增加奶量,帮助树立信心;鼓励母亲与婴儿同步休息。 4)合理营养----保证母亲有足够的摄入量;适当的有效“催奶方”; 3、增加奶量和再泌乳的方法 2个月内较6个月以上更容易再泌乳成功; 无论停止哺乳多长时间,再泌乳都是可能的。 乳房肿胀处理 婴儿首先要有正确的含接姿势; 乳房肿胀处理----按摩颈部、背部;乳房按摩。 2、乳头皲裂原因 3、乳头凹陷、扁平 5、剖腹产后哺乳 母亲侧卧位时,宝宝侧卧位吸吮; 母亲起床后,可采用环抱式喂奶 总 结 : 增加奶量和再泌乳,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母亲的乳房问题,正确的喂奶姿势是关键 母亲的疾病问题,病情允许母乳喂养不放弃 母乳喂养中的母亲问题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 谢 萍 学 习 内 容 一、增加奶量和再泌乳问题 二、母亲的乳房问题 二、母亲的疾病问题 一、增加奶量和再泌乳问题 1、母乳不足的原因 2、再泌乳 3、增加奶量和再泌乳的方法 4、原发性乳汁不足综合症 1、母乳不足的原因 (1)未能实施早吸吮、勤吸吮及按需哺乳; (2)过早添加了奶粉; (3)母婴分离导致喂养次数不足、未正确挤奶、无吸吮刺激、母亲心情焦虑; (4)婴儿生长发育需要量增加,乳汁分泌暂时性不足; (5)营养不足,休息不佳,家庭支持力度不足。 2、再泌乳 (1)婴儿患病,一段时期曾中断母乳喂养; (2)母亲希望对已人工喂养的婴儿,再试行母乳喂养; (3)人工喂养的婴儿经常患病或体格发育不良; (4)母亲患病,曾中断了母乳喂养 (5)妇女领养婴儿。 (1)有效方法 1)早接触 早吸吮 勤吸吮 ---- 频繁、有效地吸吮乳房,以剌激增加泌乳; 24小时至少10次,不应少于30分钟 2)母婴同室 按需哺乳----让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更多单独接触(夜间也要);婴儿愿意经常吸吮; 3、增加奶量和再泌乳的方法 5)具体方法 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接方法,哺乳时放松; 乳汁不足,婴儿吸吮后再用吸奶器继续吸吮10分钟; 当母乳量增加时,逐步减少人工喂养的奶量; 教会母亲使用杯子而不用奶瓶,或母乳喂养辅助器; 观察婴儿尿量,定期检查婴儿的体重增长情况。 (2)无效方法 母亲多吃,多喝,多休息; 吃更多的东西本身不会增加母亲的奶量; 哺乳的母亲比平常容易感到口渴——多喝水。 4、原发性乳汁不足综合症 (1)乳房大小; (2)乳房发育不良/管状乳房; (3)妊娠期间乳房不能增大; (4)乳房外伤和手术。 二、母亲的乳房问题 乳房肿胀 乳头皲裂 乳头凹陷、扁平 乳腺炎和乳房脓肿 剖腹产后哺乳 1、乳房肿胀原因 1、未做到早吸吮、勤吸吮; 2、婴儿吸吮姿势不正确,无效吸吮; 3、营养过剩; 4、生理性充血。 增加婴儿的吸吮次数和吸吮时间(≥10次/天,≥20~30分钟/次); 用吸奶器或采用手工挤奶(每3小时1次,每次20~30分钟,吸奶器吸奶时间不超过10分钟); 母亲少喝汤汁。 乳房肿胀处理 婴儿含接姿势不好容易引起乳头皲裂 2、乳头皲裂处理 纠正含接姿势; 热敷乳房,挤出少许乳汁先软化乳头; 先吃无皲裂的,喂完奶后再挤一滴奶涂在乳头 上,保护乳头;如两侧均有皲裂应先吸较轻侧。 在哺乳间隔时尽可能让乳房暴露于空气和阳光下; 严重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3、乳头凹陷、扁平处理 孕期37周以后进行纠正:十字操、乳头负压器; 不使用奶瓶、奶嘴,避免乳头错觉; 先牵拉乳头产生泌乳反射,待婴儿口张很大时迅速含接整个乳头、乳晕; 婴儿吸奶时,必须将乳头和乳晕含住; 尽量不要让乳房太胀,因太胀以后乳晕更不易含接。 4、乳腺炎和乳房脓肿 重在预防,一旦发生乳腺炎,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局部冷敷或热敷以缓解疼痛。脓肿要切开引流。 5、剖腹产后哺乳 产后早接触、早吸吮;术后母亲仰卧位时,宝宝俯式吸吮乳房;鼓励按需哺乳,特别是夜间让宝宝频繁吸吮地吸吮。 三、母亲的疾病问题 1、甲肝 2、乙肝 3、艾滋病 4、感冒 5、妊娠合糖尿病 6、巨细胞病毒感染 1、甲肝 急行期时隔离,暂停母乳喂养; 挤奶,保证乳汁分泌; 婴儿接种免疫球蛋白; 隔离期过后,继续母乳喂养。 2、乙 肝 乙 肝病毒DNA阳性和大三阳,肝功能正常时,在高效价乙 肝免疫球蛋白和乙 肝疫苗双重免疫下,可选择母乳喂养; 肝功能不正常时,不建议母乳喂养。 3、艾滋病 在科学指导与随防下,人工喂养是预防婴儿出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