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钟表与力学的发展.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4.钟表与力学的发展.doc

PAGE  PAGE 7 钟表和力学的发展 莎士比亚写的戏剧《朱利奥·凯撒》的第二幕第二场中有一段对话: 凯:……现在几点了? 布:凯撒,已敲过八点了。 其实在凯撒的时代(公元前一世纪)根本就还没有报时钟。能自动敲点报时的钟大约是那时代往后一千四百多年才发明的。莎翁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他之前一千六百多年的事,由于没有注意计时器的历史发展进程,因而闹出了笑话。犹如我们现在写莎翁打电话一样荒唐可笑。 在现代社会中,钟表不仅是科学技术中重要的计时手段,而且已经变成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了。然而人类计时的发展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本文就是要着重谈谈与钟表发展历史有关的一些问题。 计时手段的发展和力学的学科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力学的发展依赖于计时,力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计时的发展与革新。 我们常说,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的学科。所谓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在时间过程中发生的位置变化。力学又可以分为动力学和静力学两个部门。 静力学是研究平衡的学问,和时间的关系不大,所以大约在16世纪,在较精密的计时装置发明之前,斯蒂芬(Simon Stivin,1548-1620)以发现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道理而宣告静力学的系统化。在他的《静力学》专著中只用到了几何学。 而动力学就不同了,它的确立必然要和精密的时间量度项联系。所以动力学的发展同精密计时手段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为了说明精密计时同力学发展的关系,让我们首先观察一架现代的计时装置由哪些部分组成。拿任何钟表来说,它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这就是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和控制部分。 先从控制部分说起,它是计时器的心脏。它具有一个标准的运动装置,是一个标准的依时间均匀地直线运动或等时地周期运动装置。这部分提供计时系统运动的标准。同时还要有一个称为卡子(擒纵器)的机构,用来使系统的运动和标准的运动同步。 其次是传动部分,用以将标准运动的时间经过经过复杂的转换显示出来。例如打更、举旗、指针和文字显示等。 最后就是动力部分。这部分提供自动计时器的原动力或能源。 严格地说,这三部分都是和力学不可分的。从远古起它们就在发展并且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 大约在中国的南宋时代,有一位学者薛季宣(1134-1173)总结当时的计时手段时说:“晷漏有四,曰铜漏、曰香篆、曰表圭、曰辊弹。”这段话被稍后的南宋学者王应麟摘录于《小学绀珠》中。这里“晷漏”是计时器的总称。所说的四种方式我们分别介绍如下。 “铜漏”是一种用来计时的贮水铜制容器。下部有孔,水不断泄漏。水位下降,指示水位的刻度便可以告诉你时刻。此类装置在古代西方与中国都有考古发现。最早出土的漏壶在埃及,大约成器于公元前3400年。其形状为顶端大底部小的截锥体。由于水位高时水流得快,低时流得慢,这样可以使水位大致保持均匀下降。中国出土最早的漏壶大约在西汉,之后一直到明代还在使用。古书上形容大臣们按时去早朝为“待漏”。漏壶后来也有以沙代水的,称为沙漏。 “香篆”是以点燃一种用木屑加胶制成的条状物(称为“香”)来计时的。中国最早用香作为祭祀与祷告的用品,即“香烟缭绕,以达神明”,以后才用以计时。看香燃烧的长度来确定时刻。用香还能制成一种“闹钟”。方法是在香的某个长度上系一段线,线的另一头系一小铜球,当香燃烧到系线处便将线烧断,这时小铜球便落在下面预置的盘中,发出响声。在西方虽然没有烧香一说,但古代有以燃烧蜡烛的长度来计时的办法。 “圭表”是测日影长度和角度的仪器。直立者为圭表,斜立者且底盘有分度者为日晷。它们是一切仪器中最为古老的。以测日影长度和角度定时间的办法起源很早,东西方都在距今约三四千年以前。 前面介绍的这三种计时办法,“香篆”和“圭表”都不准确。前者同是一根香,燃烧速度受气温气流的影响很大,何况不同的香燃烧速度有很大的不同。而后者因为影子的边界模糊不易测准,而且在阴天就失败。比较起来铜漏相对好一点。所以据《周礼》所记,中国古代从周朝开始就已经有专门掌管时刻的官职,如“夏官掣壶氏”等。一直到明末以后,漏壶才逐渐被现代钟表所代替。 以上三种计时方式还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观察不方便。铜漏的刻度是在壶的内壁,古时不像现在有玻璃器皿,观察刻度比较方便。怎样才能使漏壶的度量变为易于观察的标志,从汉到明的一前多年中,颇有人动过不少脑筋,通过十分复杂的机构以达到这一目的。这就是所谓“辊弹”,也就是现代钟表的前身。 最早的机械辊弹,要数东汉张衡(78-139)所造的浑象仪了。它利用漏壶流水来驱动,以一套复杂的齿轮系统传动使之均匀地绕极轴旋转,可以调整使其旋转速度和天球旋转速度大致一样。这样一来,昼夜星辰出没都可以实际显示出来,因此它又被称为水转浑天仪。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表演月亮盈亏,所以实际上还相当于一架粗制的带日历的大钟。继张衡之后,三国时吴国的陆绩、葛衡,宋代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