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暑热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暑热证42例
湖北省云梦县医院 王英祥 432500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暑热证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方法:分风寒挟湿、风热挟湿、外寒内热、阴虚四型,在对照组西医方法的治疗上,采用中药辩证治疗。结果:治疗组42例,治愈3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结论:小儿暑热证多为暑湿之邪为患,辩证以湿为特点,中西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 暑热证 辨证分型 小儿 中西医结合
小儿暑热证又名小儿夏季热,是一种病因不明、发于夏季的小儿发热性疾病。我院近4年收治80例此类患儿,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
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6例, 女24例; 均为7 —9 月收治,发病年龄多为8月—3岁, 其中8月5例, 3 岁3 例; 农村患儿54 例, 城镇患儿26 例。既往有类似病史者49例。随机将患儿分为2 组, 治疗组42例, 对照组38 例, 两组在分型、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可比性。
2 . 诊断 本组80 例全部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主编的《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小儿夏季热诊断标准
3 . 临床分型
风寒挟湿型12例。患儿症见发热,T37.5—38.5℃鼻塞流清涕,无汗或少汗,伴咳嗽,口微渴不喜饮,小便短浊,或伴有大便清稀,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濡滑微数。
风热挟湿型18例。患儿发热T 38.5~40℃,鼻塞流浊涕,有汗,汗出则体温稍减,汗闭则体温升高,偶伴咳嗽,小便黄短,大便清稀或干结,食纳尚可,舌红,苔薄黄,脉数。 1.3.3 外寒内热型7例。症见发热,T37.5—38.0℃鼻流清涕,汗少,口渴喜冷饮,伴咳嗽,食纳欠佳,小便黄,或伴有大便清稀,舌红,苔黄或黄厚,脉濡数。
阴虚型 共5 例。T 38. 1~39℃, 上午低, 下午高,手足心灼热, 口渴欲饮, 神疲烦躁, 大便燥结, 小便少频, 舌红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
4 . 治疗方法 对照组: 采用解热类药、对症、补液及防治并发症治疗。治疗组: 除不用解热类药(仅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法) 外, 其它处理同对照组, 同时加用中药辩证治疗。 .4(1)风寒挟湿型 治法:解表,散寒,化湿。 方药:荆芥,防风,苏叶,藿香,配兰,车前子,淡豆豉,杏仁,淡竹叶,甘草。
(2)风热挟湿型 治法:清热,解表,化湿。方药: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车前子,白茅根,薄荷,桔梗,芦根,葛根,甘草。
(3)外寒内热型 治法:外散风寒,内清湿热。方药:荆芥,防风,苏叶,桔梗,葛根,白茅根,黄芩,车前子,淡豆豉,淡竹叶,甘草。
(4)阴虚型 治法:清热,化湿,退虚热。方药:香薷、藿香、扁豆衣、佩兰、白术、鸭跖草、芦根、玄参、青蒿、鳖甲。
以上药物服用方法为:水煎服,一日一剂,不能口服者可采用保留灌肠,疗程7天。
5 .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 体温恢复正常, 症状消失; 好转: 体温恢复正常, 其余症状改善; 无效: 体温反复升高, 症状改善。
二、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X2 值是6.023,两组风寒挟湿型有效率比较,两组风热挟湿型有效率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
表1 两组各型患者疗效比较例( %)
组别分型n治愈有效无效有效率 风寒挟湿型 12 11 1 0 100%
风热挟湿型 18 16 2 0 100% 治疗组 外寒内热型 7 5 1 1 85.7%
(42例) 阴虚型 5 4 0 1 80%
合计 42 36 4 2 95%
风寒挟湿型 11 7 2 2 81.8%
风热挟湿型 17 9 4 4 76.5%
对照组 外寒内热型 6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