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的谈判.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中的谈判

古代中的谈判 篇一:古代中的谈判 一、对立统一论阴阳太极图不仅表现了宇宙间互相对立、斗争的一面, 而且还有互相渗透、互相包含的同一性,即对立面中包 含统一,统一中又包含对立,这种对立统一性存在于万 事万物之中,生生息息永不间断。 在利益对立中寻求统一,在利益统一中寻求对立,在统 一中达成协议,在对立中瓦解敌方,或化敌为友,或化 第二节中国古代谈判思想中的军事战略思想 知彼知己《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 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攻心为上《孙子兵法谋攻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孙膑: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 韩非的《说难》:阐发了谈判的心理机制,如何巧用心 理攻势,迎合对方心理来溶解心理冲突,由心理沟通达 成双方的默契与共识。 案例研究——亚当森的攻心术 亚当森与美国著名公司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谈判成功 使用的策略是什么?篇二:古代中的谈判 考点名称:闭关锁国闭关政策: 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把海外贸易限制广州一带,规定外国商人一切商务均需通过少数特许“行商”之手,对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实行限制等。闭关政策虽然在早期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海盗式的掠夺和侵扰东南沿海时起过积极作用,但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的萌芽和发展,阻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远远落后于西方。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该政策的破产。闭关锁国”的政策: 1、原因: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机自己的统治。 2、经过: 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统一台湾后,清政府开放四个港口,最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 (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 (2)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者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3)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4)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考点名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滴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奇珍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开开辟了与南海诸国以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产生的实质: 丝绸之路是西汉政府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汉朝的丝、丝织品大量运到西域后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情况下出现的。它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行为之后的民间行为所导致的后果。 开通丝绸之路的影响和历史作用: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nbsp;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考点名称:玄奘西游(唐僧)玄奘西行: 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俗名陈袆。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玄奘在印度期间,在当时的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向戒贤学习,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家,以其在佛学的学识上受人钦佩。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玄奘共翻译佛经75部、1335卷,并受命酱《老子》翻译成梵文,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义净: 义净,俗姓张,咸亨二年(671年),他从广州乘船去天竺,现在那烂陀寺钻研佛学10年,后又到室利佛逝、末罗瑜(今苏门答腊)搜罗并抄写佛经,滞留南洋又10年。义净先后周游了30余国,历时25年,共带回梵文经书400部,归国后在洛阳翻译佛经12年,译出佛经56部,23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