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毕业论文-主动上升与被动保持_土改后农民阶层的内部分化简析.docVIP

财政毕业论文-主动上升与被动保持_土改后农民阶层的内部分化简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专科本科论文300起,详情加伍老师qqPAGE  主动上升与被动保持:土改后农民阶层的内部分化简析 内容摘要:土地改革后,随着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农民的经济地位普遍上升,农村出现中农化趋势,与此同时,在农民内部也出现了分化现象。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后,由于片面理解“共同富裕”等原因,很快主张限制和消灭分化,导致农户倾向保持现有的阶级成分,而缺乏进一步扩大生产、发家致富的积极性。 关键词:土改后 农民阶级 社会分化 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土地、农具等重要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短短的一、两年内,大多数农户经济地位得以提升,农村出现中农化趋势。但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后大多数农户倾向保持现有的阶级成分,而缺乏进一步扩大生产,发家致富的积极性。本文将对上述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探讨。 一、土改后农村阶级的变化趋势 (一)在东北、华北老区中农化日趋普遍 东北农村在1947-1948年实行了土改,经过多年的发展生产,到1950年前后,农民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农村阶级关系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动。如据1949年冬黑龙江省21个村(分属16个县)的调查,土地改革以前占农村户数一半的雇农,已经上升为中农和富裕中农的占50.6%;原来的贫农,除1%下降外,有57%上升;原来的中农也有17.1%上升了;在农村全体户数中,土地改革后有62.7%的户数是上升的;中农和富裕中农在农村中的比例,已由土地改革以前的16%上升到53.8%。另据土地改革完成稍晚的辽东省15个村调查,中农已由939户增加为2 748户,几乎增加了两倍。[1] 1950年底,中共中央东北局政策研究室对黑龙江、吉林、松江、辽东4省10个县16个村屯的调查材料显示,“农村经济发展颇为迅速,中农已成为农村中的多数”。东北局政策研究室经过综合调查和认真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生产发展的结果,就是中农成为农村主要阶层,大部上升,小部不动(实际亦有上升),下降者是个别的,这就是今天农村的基本情况。”[2] 华北地区在1947年基本上完成土改,经过1948-1949两年的生产运动之后,到1950年时,“绝大部分贫农、雇农和中农摆脱贫困,普遍上升”[3]。据对河北省平山、阜平、定县、河间、遵化、威县等县所属10个村共1 517户的调查,土地改革以前的592户中农中,已有14户上升为富裕中农;553户贫农中,已有27户上升为富裕中农,388户上升为中农。另据对山西省黎城、潞城、平顺等县所属5个村共964户的调查,1939年中农在全体户数中所占的比例为32.3%、贫农为42.4%、雇农为5.4%。1949年中农的比例数已上升为84%,成为农村中的绝大多数。又据对察哈尔省浑源、山阴、张北、怀来、龙关、延庆等县所属13个村共1 571户的调查,原有的贫农767户中,已有593户上升为中农,4户升为富裕中农;570户中农中,已有5户上升为富裕中农,1户上升为富农。[3]当时华北各地政府组织的农村调查反映出来的情况,基本上说明了农村中农化的变动趋势。 (二)在新区土改后中农化趋势逐渐凸现 新区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基本结束,土改后,由于农户收入普遍上升,农村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基本特点是成分普遍上升或接近上升。据对中南区35个乡农户的调查,1953年与土改时相比,农户成分变化如表1: 表1 中南区35个乡自土改时至1953年各阶层农户比例变化情况 单位:% 贫农中农其他劳动人民富农地主其他剥削阶层土改时1953年土改时1953年土改时1953年土改时1953年土改时1953年土改时1953年河南51.5716.7040.9275.000.110.111.912.585.155.160.340.45湖北57.8231.2832.8559.320.530.743.673.613.633.611.501.44湖南55.6135.2129.9651.694.843.312.662.824.394.392.542.58江西56.4035.4728.9448.163.504.033.503.633.463.464.205.25广东62.8238.8718.7347.279.335.462.092.093.923.333.712.98资料来源:根据《中南区1953年农村经济调查统计资料》(1954年7月),湖北省档案馆,SZ-J-517整理。 如表1所示,从土改后到195

文档评论(0)

da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