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神经和肌肉生理
第一节 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
一、刺激的定义和分类
1.刺激(stimulus)
能为机体所感知并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2.刺激的分类
间接刺激(indirrect stimulus )
直接刺激(dirrect stimulus )
按刺激性质分:
① 物理、② 化学、③ 生物、④ 社会心理; 二、兴奋与兴奋性
1. 反应 (response)
由刺激引起的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2.兴奋和抑制
兴奋(excitation)
抑制(inhibition); 3.兴奋性(excitability)
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产生冲动的能力。
三、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条件
(一)组织细胞的机能状态
(二)刺激的特征
1.刺激强度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简称阈值( threshold )。
阈上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
; 2.刺激持续时间
3.强度变化率
四、判断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1. 刺激阈值
2. 强度-时间曲线
3. 时值
(chronaxie)
用2倍基强度
刺激引起兴奋
所需的最短时间。; 五、兴奋性的变化
1. 阈下总和
2. 电紧张
3. 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 P74 图4-2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第二节 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bioelectricity)
一、生物电现象的研究
二、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一)静息电位的概念
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离子学说 要点:
① 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
② 膜的选择性通透。
RP是在离子浓度梯度、电位梯度及离子泵的
作用下,K+通过膜转运达到平衡的K+平衡电位 。
;; 2. 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
锋电位(spike potential)
后电位(after- potential)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3. AP的特点
“全或无”
不重合;(二)AP的产生机制
;传导机制——局部电流; 2. AP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跳跃式传导; 3.AP的传导速度
影响因素:
(1)神经纤维的直径
(2)髓鞘
(3)温度
(4)年龄;4.神经纤维上AP传导的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
(2)双向性传导
(3)绝缘性传导
(4)“全或无”传导
(5)相对不疲劳性
; (五)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1.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不符合“全或无”
2. 神经干中不同的纤维传导速度不同
3. 根据电生理特性的神经纤维分类; 4. 双向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第三节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 运动终板超微结构模式图;; (二)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1.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① AP到达神经终末;
② 前膜Ca2+内流;
③ Ach 释放至突触间隙;
④ Ach与终板模上的受体结合,增加Na+和K+通透性,但Na+的通透性比K+的高;
⑤ 终板模除极化,产生终板电位(EPP);
⑥ EPP 引发肌膜 AP。
;
(三)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兴奋的特点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易受环境影响
; ;M线;粗肌丝—肌凝/球蛋白 横桥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与细肌丝上的肌动蛋白可逆性结合★具有ATP酶的活性,结合后激活,分解ATP为横桥提供能量;细肌丝 肌纤/动蛋白:可结合肌凝蛋白 原肌凝/球蛋白:上有肌纤蛋白与横桥的结合位点 肌钙蛋白:可结合钙;;肌膜AP传导T小管,激活二氢吡啶受体,使终末池的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进入肌浆,到达细肌丝处,与肌钙蛋白结合,发生构象改变,导致原肌球蛋白构象的改变,暴露肌动蛋白与横桥的结合位点。使横桥头与肌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