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辐射总结.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旧课 第一节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一、气象学的概念及其研究领域 (一)气象学的概念 ①大气 ②气象③气象学④气象要素⑤主要的气象要素 ⑥天气⑦天气和气象的区别⑧天气学⑨气候⑩气候与天气的区别⑾气候学 (二)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应用气象学→农业气象学 二、农业气象学的概念、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农业气象学的概念 1. 农业气象学(agrometeorology):就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学科。它是广义农学(含农、林、牧、渔、农经等)与气象学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 2.农业气象条件: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农业气象要素的某种组合。 3.农业气象要素:气象要素中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要素称为农业气象要素。重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有辐射、温度、降水、湿度和风等,它们是影响农业生产的诸多环境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4.农业气候条件:一个地区多年的农业气象条件的特征。 (二)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一是研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 二是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农业气象学的任务 1.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的研究 2.农业气象情报和预报 3.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4.农业小气候的利用与调节 5.农业气象灾害规律的掌握及灾害防御 6.农业气象监测 (四)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 平行观测(也称联合观测):即在进行各项气象要素观测的同时,也进行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农业气象灾害的观测及田间管理工作的记载等。 平行观测法的具体方法有:1.农业物候研究法2.农业气候试验法:(1)分期播种法 (2)地理播种法(3)地理分期播种法 (4)地理移置法或小气候栽种法(5)人工气候实验法 3.气候分析法:4.农业气象遥感法:5.资料分析法:6.作物气候模拟法: 三、农业气象发展简史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气象成就 (二)近代农业气象科技的发展(始于19世纪后半叶 ) (三)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 1.农业气象工作创建时期(1958年以前) 2.发展一调整一稳步发展一停滞时期(1959—1976年) 3. 1977年后的新的发展时期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及垂直结构 (一)大气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滴、冰晶以及其他固体杂质混合而成的,按其成分可以概括成三类:干空气、水分和固体杂质。 1.干空气 大气中,除水分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简称干空气。干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氩气,这三种气体约占大气总容积的99.97%,其余气体如二氧化碳、氖、氙、氪、氢和臭氧等的总含量不足0.03%。表1列举了25km以下气层干空气的成分,除二氧化碳和臭氧稍有变化外,其他气体在100—120km以下,都比较稳定。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为氮、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2.水 汽:四分之三的水汽集中在4千米以下,10-12公里高度以下的水汽约占全部水汽总量的99%。是唯一能进行气、液 、固态三相变化的大气成分。 3.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大气中悬浮的各种固态和液态微粒,统称杂质。它们主要集中在3千米以下的低层大气中。 (二)大气污染 :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大气污染。对人类造成较大威胁的被列入大气卫生质量标准的污染物,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固体或液体的微粒,通称为气溶胶粒子(颗粒物),如烟尘、粉尘、含酸雾滴等。直径在10微米以上的粉尘称落尘,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飘尘。第二类是气态化合物,通称为化学污染物。 大气结构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上界 大气上界的界定: 1、 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是1200千米来估计大气上界,因此,将此数字定为大气的物理上界。 2、大气密度接近于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来估计大气上界。大气上界为2000—3000千米。 1、对流层   低纬地区平均为17—18千米,在中纬地区平均10—12千米,在高纬地区平均为8-9千米。一般夏季对流层厚度比冬季厚。 2千米以下大气层称为摩擦层; 2米以下大气层称为贴地气层。对流层特点:(1)集中了整个大气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2)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3)对流层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4)气象要素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在对流层内,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特点又可分为三层。下层 、中层、上层。 2、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到55千米高度。 平流层的特点: (1)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2)在平流层中空气的垂直运动明显减弱,主要是水平运动。 (3)在平流层中、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晴朗少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