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测试题专题检测11诗歌鉴赏--古诗(含详细)讲课.docVIP

2016高考语文测试题专题检测11诗歌鉴赏--古诗(含详细)讲课.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检测(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词、曲) (时间:90分钟 满分:95分) 1.(2014·山西太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11分) 临江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 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作者写此词前三年曾与李辅之两次畅游济南大明湖。 (1)上片是如何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下片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上片写初秋的大明湖,“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红妆”“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在红绿掩映之间,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之感。 (2)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惆怅。上片反复提及景致之美,可见对两次游湖仍记忆犹新。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时、不同地,道出了对分别三年的友人的思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一尊白酒寄离愁”,表达了对李辅之的离愁别念;最后借流水寄言、寄情。全词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因景抒怀。乐景哀情,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 答案:(1)选择了初秋季节大明湖上的荷叶、荷花、木兰舟等意象来突出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然后用比喻的手法把荷花比作“红妆”,把荷叶比作“翠盖”,色彩鲜明。 (2)上片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以美好回忆反衬今之离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2.(2014·天津十二区县一联)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做答。(8分) 南乡子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1)分析上片作者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的意象耐人寻味,请结合词句分析其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有何异同?试作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这首词所写实为作者数十年鞍马劳顿、漂泊天涯的生活感受。刘秉忠才学出众,十七岁即为节度府令史,未几弃去。不久又从天宁虚照禅师剃度为僧,后随海云禅师入见忽必烈,开始了他随元世祖南北征战、四处奔波的生涯,直到五十五岁时才结婚成家,五年后辞世。词中的情感全由作者这种真实的生活经历中来。“南北长短亭”写羁旅漂泊之意,“行路”漫漫不尽,令人生愁,因此作者谓之“无情”。第三句写“年去年来”的羁旅之苦。一语“何成”,已见作者憾恨之深;几许“雪茎”,更衬出其悲愁之重。长路漫漫,归期遥遥,匆匆行旅间,鬓丝已染霜雪而事业却无所成——游子漂泊的愁苦、憾恨与困惑就这样一层层地被推向了极致,弥漫于词中。 (2)下片着重描写游子漂泊中孤清之怀。首二句述其寒夜读书的情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句似为作者所本,不过词中所写当为作者生活实情的描述。其中“灯”的意象是耐人寻味的。它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更有作者那颗孤寂的心。在漫漫旅途上,也只有“书”能给他以慰藉,让他得以超脱那难忍的孤独和愁苦。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同时,这灯下夜读的情节也向人们展示了作者清高雅逸的襟怀,下句中的“窗外几竿君子竹”即是这种襟怀的象征。 (3)“窗外几竿君子竹”向人们展示了作者清高雅逸的襟怀,“凄清”一词很准确地道出了竹子那身处孤寒之境却不失清雅风韵的品质。作者在此直道“君子竹”,其深意便在于表达对不为时困而凛然有节的古君子之风的仰慕与追求。煞尾处“时作西风散雨声”又从听觉感受上来写竹:西风飒飒,竹叶簌簌,好似风吹雨散一般。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君子竹”那潇洒无畏的风神,传达出的是作者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精神。 答案:(1)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